哮喘与慢阻肺可从发病年龄与病史、症状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程转归等方面区分,哮喘多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有过敏史等,症状发作可逆,肺功能有特定表现等;慢阻肺多中年后发病、有吸烟等史,症状进行性加重,肺功能等有相应特点,可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区分二者并针对性治疗管理。
一、发病年龄与病史方面
哮喘:多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有较大比例患者有家族过敏史,比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像过敏性鼻炎等。部分患者起病与接触变应原相关,例如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后容易发作喘息等症状。
慢阻肺: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尤其是长期吸烟的人群,一般有长期吸烟史,每天吸烟量较大且吸烟年限较长,此外,还可能与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工人接触煤尘、纺织工人接触棉尘等)、化学物质(如长期接触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表现方面
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症状缓解或自行缓解,而且这种发作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比如春秋季高发。
慢阻肺: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喘息、胸闷。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尤为明显,患者肺部可闻及呼气延长等情况,一般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症状不会自行缓解,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
三、肺功能检查方面
哮喘:通气功能检测在非发作期可无异常,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或70%预计值,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有助于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哮喘患者PEF昼夜变异率≥2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慢阻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可确定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TLC/RV增高。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胸部CT检查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但特异性不如慢阻肺的影像学表现典型。
慢阻肺: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纹理减少等。胸部CT检查可见肺过度充气,肺野透亮度增高,肺外周血管纹理减少、纤细,肺内可见肺大疱等改变,对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较高价值。
五、病程转归方面
哮喘:部分儿童患者随年龄增长可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持续存在,需要长期治疗管理。通过规范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症状,正常生活和工作。
慢阻肺: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难以完全逆转,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会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寿命,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和预后。
总之,通过发病年龄与病史、症状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程转归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哮喘和慢阻肺。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全面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