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与饮水)、对症治疗(止咳祛痰药物)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避免不当护理;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孕妇需权衡治疗利弊,非药物干预优先,必要时遵医嘱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饮水
1.休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时,充足的休息至关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时间修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分休息来促进机体恢复,一般年龄段较小的儿童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比如婴幼儿可能每天需要12-16小时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甚至更多的有效睡眠时长。
2.饮水:多饮用温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从而缓解咳嗽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需适当调整。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饮水,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不适;成人一般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较为适宜,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如活动量、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若处于高温环境或活动量较大时,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二、对症治疗
(一)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1.止咳药物:如果咳嗽较为剧烈影响生活和休息,可考虑使用一些止咳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禁忌。对于儿童,要特别谨慎选择止咳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成人可根据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等。不过,一般来说,首先还是倾向于非药物干预,当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再考虑药物治疗。
2.祛痰药物:若咳嗽伴有较多痰液,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对于儿童,使用祛痰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等相关因素,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成人使用祛痰药物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痰液的黏稠程度等情况合理选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注意观察病情:儿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咳嗽频率、程度、是否伴有发热、呼吸是否急促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若儿童咳嗽伴有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不同年龄儿童正常呼吸次数不同,如2-12个月婴儿正常呼吸次数为25-30次/分钟,1-3岁幼儿为20-25次/分钟等),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
2.避免不当护理:不要给儿童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加重。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让儿童直接吹冷风,防止再次受凉而使病情反复。
(二)老年人
1.关注基础疾病: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时,要格外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例如,原本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咳嗽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发作,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需密切监测其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用药谨慎: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在使用药物治疗咳嗽时,要更加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并且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孕妇
1.权衡治疗利弊:孕妇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时,用药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权衡治疗的利弊,能通过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的尽量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方式;当必须使用药物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一些止咳祛痰药物在孕妇中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