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MRI在其诊断分期等有重要价值,表现包括前列腺内部T2WI外周带低信号结节等信号改变、结节或肿块状形态、对包膜、精囊、周围血管神经束侵犯,淋巴结转移表现,还与年龄(老年男性风险高)、性别(主要男性)、生活方式(间接关联)、病史(家族史者需重点关注)相关。
一、前列腺内部信号改变
T2加权像(T2WI):正常前列腺组织在T2WI上可分为外周带、中央带和移行带。外周带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肿瘤在T2WI上多表现为外周带内低信号结节,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细胞密集,细胞外间隙减少,导致局部信号降低。而中央带和移行带在发生癌时信号改变相对不典型。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75%的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在T2WI上呈现外周带内低信号病灶。
T1加权像(T1WI):前列腺癌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信号差异不明显,所以单纯依靠T1WI诊断前列腺癌较困难。
二、肿瘤的形态学表现
结节状或肿块状:前列腺癌常表现为前列腺内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如果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往往不清晰,向周围组织侵犯的可能性较大。例如,部分前列腺癌会侵犯前列腺包膜,当肿瘤突破包膜时,在MRI上可表现为包膜连续性中断。
大小:肿瘤大小不一,小的病灶可能仅几毫米,大的病灶可占据整个前列腺。一般来说,较大的肿瘤提示病情相对较晚,但肿瘤大小并不是唯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还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三、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包膜侵犯:前列腺包膜是一层薄的纤维组织,肿瘤侵犯包膜时,MRI上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周围脂肪组织内出现异常信号影,提示肿瘤已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
精囊侵犯:精囊是前列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当肿瘤侵犯精囊时,在MRI上可见精囊增大,信号异常,正常精囊的对称性消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等表现。有研究显示,通过MRI判断精囊侵犯的准确率可达70%-80%。
周围血管神经束侵犯:前列腺周围的血管神经束受到肿瘤侵犯时,会出现相应的MRI表现,如血管神经束增粗、信号改变等,这会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因为血管神经束侵犯与否是判断能否进行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重要依据。
四、淋巴结转移表现
前列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在MRI上表现为盆腔内淋巴结肿大,正常淋巴结短径一般小于10mm,当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时,应高度怀疑转移。转移淋巴结在MRI上信号不均匀,T2WI上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等。例如,盆腔内髂血管旁、闭孔区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需警惕前列腺癌转移。
五、对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体现
年龄: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在MRI检查中,老年男性发现前列腺内异常信号时,更应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检查综合诊断。
性别: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男性,女性罕见前列腺癌,所以MRI检查主要针对男性群体。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在MRI表现上,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患前列腺癌时,肿瘤的恶性程度等可能会有一定特点,但MRI主要是从形态和信号等方面反映肿瘤本身情况,生活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间接与MRI表现相关联。
病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在MRI检查时,医生会重点关注前列腺内部信号、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以便更早发现可能的病变。例如,有家族史的男性,即使PSA水平正常,也可能因遗传因素较早出现前列腺癌的MRI异常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