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高反应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有区别。气道高反应是气道对刺激因子过强或过早收缩,表现为接触刺激后咳嗽气喘等,靠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治疗避刺激用舒张剂等;咳嗽变异性哮喘是特殊哮喘,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与炎症和高反应性相关,靠症状等诊断,治疗同哮喘需抗炎避诱因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气道高反应: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神经调节失衡等多种因素,例如长期接触过敏原、空气污染等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但不一定有哮喘的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别差异不显著,有过敏史或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等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更高。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其发病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有特定的哮喘相关炎症细胞和介质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等。儿童相对更常见,性别差异不突出,过敏体质、有哮喘家族史等生活方式或病史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气道高反应:主要表现为接触刺激因素后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刺激因素多样,如冷空气、烟雾、花粉等,症状相对单一,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主要特征,一般无明显的哮喘特异性炎症相关的其他表现,如喘息发作时肺部听诊虽有呼气性哮鸣音,但不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哮喘发作时明显。各年龄均可出现,儿童可能在运动后更易出现咳嗽等气道高反应表现,生活方式中接触刺激物多的人群症状更易诱发。
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症状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运动、冷空气等可诱发或加重咳嗽,肺部听诊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存在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咳嗽是其突出且几乎唯一的临床表现,与气道高反应相比,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更明确的哮喘相关炎症背景。儿童患者相对较多见,过敏体质儿童更易患病,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
三、诊断方法
气道高反应:主要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来诊断,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检测气道对激发剂的反应性,若气道反应性增高则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但仅气道高反应不一定能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人群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操作和解读需考虑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试验时需更谨慎评估风险,生活方式中接触过刺激物可能影响试验结果判断。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支气管激发试验或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等。如咳嗽持续>8周,夜间或凌晨发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13%等可辅助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儿童诊断时要考虑其表达和配合能力,需更细致观察症状变化,有哮喘家族史儿童诊断时需重点排查,过敏体质儿童诊断需注意与其他过敏性咳嗽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气道高反应:治疗主要是避免接触刺激因素,对于因疾病导致的气道高反应,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缓解症状,非药物干预如环境控制很重要,如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有差异,儿童需选择儿童适用的支气管舒张剂,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生理特点,生活方式中远离刺激物是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哮喘类似,需抗炎治疗,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也要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儿童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要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有哮喘家族史儿童治疗时需更积极控制炎症,过敏体质儿童要严格规避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