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颈炎症,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需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针对病原体治疗,妊娠期和青春期女性治疗有差异;宫颈糜烂是已废弃的术语,多为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合并宫颈炎等有症状时按宫颈炎处理。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宫颈管黏膜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导致。例如,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可引发宫颈炎。
宫颈糜烂:这一术语已被废弃,以往认为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使得宫颈表面呈现出红色颗粒样改变,外观类似糜烂,但并非真性的糜烂。
二、临床表现
宫颈炎
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不同人群表现:对于妊娠期女性,宫颈炎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更容易出现因激素变化相关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但如果合并感染也会出现上述炎症相关症状。
宫颈糜烂(已废弃术语对应的生理现象):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三、检查方法
宫颈炎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也可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查找中性粒细胞及病原体。例如,淋病奈瑟菌感染时,宫颈分泌物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阴道微生态检查:了解阴道菌群情况,因为阴道菌群紊乱也可能与宫颈炎相关。
不同人群检查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炎相关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对于青春期女性,检查时要充分沟通,取得其配合,减少检查带来的心理创伤。
宫颈糜烂(已废弃术语对应的生理现象)
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呈红色颗粒样改变,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区外移。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主要是为了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因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时,有发展为宫颈病变的可能。对于不同年龄女性,TCT和HPV检测的筛查策略不同,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30岁以上女性要联合筛查。
四、治疗原则
宫颈炎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如果是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钠等进行治疗;如果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
不同人群治疗差异:妊娠期女性患宫颈炎时,用药需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用药;对于青春期女性,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所以一般不用于8岁以下儿童,青春期女性用药时需特别关注。
宫颈糜烂(已废弃术语对应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但如果合并宫颈炎或有症状(如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类似宫颈炎的表现),则按照宫颈炎进行相应治疗。
总之,宫颈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而宫颈糜烂是以往的错误术语,现已明确其多为生理现象,当出现类似宫颈炎的表现时需进一步排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