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多见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后粘连和腹腔内炎症,前者是因腹部手术中肠管暴露久、创面大等刺激腹膜引发炎症形成粘连,术后早期和远期发生的原因有别,老年人发病后病情更复杂;后者如急性阑尾炎等炎症使炎性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粘连,儿童患急性阑尾炎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更易发病。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发病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应早期活动;老年人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女性妇科手术后发病风险高,术后要注意休息和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很重要;有腹部手术或炎症病史者要关注症状变化,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病情。
一、粘连性肠梗阻最多见的原因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临床上最多见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类:
1.手术后粘连:腹部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手术过程中,肠管暴露时间过长、手术创面大、止血不彻底、腹腔内遗留异物等,都可能刺激腹膜,引发炎症反应,促使纤维蛋白渗出,进而形成粘连。例如阑尾切除术、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等,术后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术后早期(数天至数周)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与手术创伤直接相关;而远期(数月至数年)发生的则可能与肠管粘连部位的牵拉、扭曲等因素有关。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有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但老年人由于机体修复能力较弱,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差,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2.腹腔内炎症:腹腔内的炎症如急性阑尾炎、盆腔炎、结核性腹膜炎等,可导致腹腔内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增多,这些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可在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形成粘连。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粘连的形成密切相关。例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扩散至整个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儿童患急性阑尾炎时,由于大网膜发育不完善,对炎症的局限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此外,患有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因结核菌对腹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广泛的肠粘连。
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儿童的肠道较为娇嫩,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后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术后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粘连的发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手术及药物治疗对其他脏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2.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进行妇科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经历过多次剖宫产手术的女性,腹腔内粘连的可能性更大。女性在术后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盆腔炎症等问题。
3.生活方式:无论年龄、性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都非常重要。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负担。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强体质。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体位改变,防止肠管扭转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4.病史因素: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腔内炎症病史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自身症状的变化。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