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是特殊类型哮喘,表现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发病与炎症、高反应性及遗传、环境有关,诊断需符合多标准,治疗用抗炎平喘药,预防避诱发因素;过敏性哮喘由过敏原引起,有喘息等症状,诊断依多方面,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和药物,预防避接触过敏原,两者在多方面有区别,临床需准确诊断治疗。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其发病机制与哮喘类似,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气道炎症以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为主,气道高反应性使得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如冷空气、花粉、油烟等)过度敏感,导致咳嗽症状出现。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等是诱发因素。
过敏性哮喘: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病机制主要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与肥大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炎症、气道痉挛等,从而导致哮喘发作。过敏原常见的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尘螨等。
二、临床表现
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症状为长期顽固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运动、冷空气等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咳嗽。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8周。患者一般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呼吸困难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过敏性哮喘:除了有咳嗽症状外,还常伴有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发作时可听到双肺弥漫性哮鸣音,呼气延长。症状的发作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上述症状,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过敏性哮喘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很快出现喘息等症状,而成年患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先出现咳嗽,随后出现喘息等。
三、诊断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需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咳嗽持续>8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10%等。例如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给患者吸入激发剂后,观察气道反应性变化来辅助诊断。
过敏性哮喘:诊断主要依据病史(接触过敏原史)、症状(喘息、咳嗽等)、体征(哮鸣音等)以及相关检查。过敏原检测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例如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过敏原刺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
四、治疗与预防
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哮喘相同,主要是抗炎和平喘治疗,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预防方面要避免接触诱发咳嗽的因素,如冷空气、花粉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哮喘: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药物治疗(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白三烯调节剂等)。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寝具等;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不同年龄患者的预防措施需考虑其生活环境等因素,儿童患者的家居环境清洁等需要家长更多关注。
总之,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过敏性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存在区别,临床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