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介入治疗在局部肿瘤控制、改善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方面有作用,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肝功能严重不全及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人群情况进行评估、监护及方案调整等。
一、局部肿瘤控制方面
肝癌晚期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癌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剂阻塞肿瘤血管,同时注入化疗药物,使肿瘤局部长时间处于高浓度化疗药物环境中,并且缺血缺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的目的。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合适的肝癌晚期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肿瘤的进展时间。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经TACE治疗后,部分肝癌晚期患者的肿瘤病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的生长速度减缓。
二、改善症状方面
肝癌晚期患者常伴有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介入治疗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栓塞肿瘤血管后,肿瘤缺血缺氧,患者的肝区疼痛等症状会有所减轻;同时,肿瘤体积缩小后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轻,也有助于改善腹胀等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统计发现,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晚期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可达一定比例,生活质量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方面
对于一些原本被认为无法手术的肝癌晚期患者,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有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二次手术切除的机会。另外,还可以为后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提供更好的身体条件和肿瘤负荷基础,使得后续的系统治疗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特殊人群在肝癌晚期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肝癌晚期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介入治疗前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介入治疗的风险。在治疗后,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肝肾功能进一步损伤等,并且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
二、儿童肝癌晚期患者
儿童肝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肝癌晚期,介入治疗的应用需要非常谨慎。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对儿童器官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儿童的全身状况和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后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等,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同时要考虑到儿童后续的生长发育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长期并发症。
三、肝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肝癌晚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当肝功能严重不全时,进行介入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介入治疗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介入治疗带来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在治疗前需要通过Child-Pugh评分等评估肝功能情况,对于Child-Pugh评分较高、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保肝等预处理,改善肝功能后再考虑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并且在治疗后要加强保肝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四、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肝癌晚期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要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伤口愈合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评估介入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术后注意抗凝等相关处理要谨慎,避免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