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脑中风一般有头痛、头晕等,还有运动、感觉、言语、吞咽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脑中风起病急,有剧烈头痛、呕吐等,也有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及不同部位出血的定位症状,不同人群脑中风表现及应对有差异,有基础病和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需重视。
缺血性脑中风常见症状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部分人头晕症状较为严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这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刺激颅内痛觉敏感结构或引起颅内压变化等导致。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时,患者可能较早出现较为明显的头痛、头晕。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是常见表现,严重时可能完全不能活动。这是由于负责运动调控的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影响了对肢体运动的控制。比如,内囊部位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常常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下肢不能行走等。
感觉障碍:可出现一侧面部、肢体的感觉减退,如用针刺痛觉不敏感,或有麻木感。这是因为感觉传导纤维受损,导致对感觉的感知异常。例如,丘脑梗死时,患者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减退或异常。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话。这与语言中枢所在区域的血液供应受影响有关。比如,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区域发生缺血,患者可能出现运动性失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说话,但说的内容没有逻辑,别人也听不懂)等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
吞咽困难:进食或饮水时容易呛咳,这是因为支配吞咽动作的神经受损,导致吞咽反射异常。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出现吞咽困难时,更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加强护理。
出血性脑中风常见症状
一般症状: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出现头痛,多为剧烈头痛,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及颅内压迅速升高所致。同时,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出血,颅内压急剧上升,导致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中风类似,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但出血性脑中风引起的运动障碍可能在起病时就较为严重。这是因为出血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相应神经功能受损。比如,基底节区出血,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病情严重时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意识障碍:较为常见,轻度患者可能出现嗜睡,重度患者可出现昏迷。这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出血量大、影响到脑干等重要结构时,容易导致意识障碍。例如,脑干出血患者往往很快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等。
头痛呕吐伴随的神经定位症状:不同部位的出血有相应的定位症状,如壳核出血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丘脑出血除了有运动、感觉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球上视不能等;小脑出血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脑中风症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应对情况。儿童脑中风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仔细观察。女性和男性在脑中风发生后的表现基本类似,但需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如妊娠、更年期等对病情的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脑中风的风险较高,且出现症状时更应及时就医,因为这类人群血管基础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快。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人,发生脑中风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受其基础身体状况影响,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