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流感疫苗仍可能因其他致感冒病原体感染而感冒,不过流感疫苗有降低流感相关感冒风险、减轻其严重程度的积极作用,打疫苗后要从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和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方面做好预防感冒的建议。
不同人群打流感疫苗后感冒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打了流感疫苗后,由于其接触外界多种病原体机会多,仍有感染其他病毒导致感冒的可能。但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儿童患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若儿童患普通感冒,相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病情可能相对较轻,病程可能相对较短。比如有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患普通感冒后,发热持续时间平均比未接种者短1-2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难以完全抵御所有致感冒病原体的侵袭。而且老年人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进一步影响其免疫功能,所以仍易感冒。不过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老年人患流感的几率,若老年人因其他病原体感冒,其康复过程可能相对更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例如有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的老年人群中,患流感的比例比未接种者低约50%,但患普通感冒的比例仍有一定存在。
青壮年:一般来说,青壮年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好,打了流感疫苗后,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大幅降低,但对于其他非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仍有感染可能。不过相对而言,接种流感疫苗后,其患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若患普通感冒,恢复通常比未接种者更快。比如一项针对健康青壮年的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者患流感的概率显著低于未接种者,而患普通感冒后,症状持续时间平均短3-4天。
打流感疫苗对预防感冒的积极作用
降低流感相关感冒的风险
流感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当人体接触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可迅速启动免疫反应,有效抵御流感病毒感染,从而大大减少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接种流感疫苗可使人群患流感的风险降低约50%-70%。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对大规模接种流感疫苗人群的追踪调查显示,接种组因流感病毒导致感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
减轻流感相关感冒的严重程度
即使接种疫苗后仍感染了流感病毒而引发感冒,其症状通常会相对较轻,病程也会缩短。患者发热程度可能降低,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缩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也会相对较轻。有临床研究观察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后感染流感病毒的患者,住院率比未接种者显著降低,且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平均提前2-3天。
打流感疫苗后的预防感冒建议
个人卫生方面
勤洗手:无论是否接种流感疫苗,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等。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能有效清除手上沾染的病原体。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减少约30%的呼吸道感染发生几率。
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15-30分钟。
生活方式方面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以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例如每天保证摄入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可提供充足的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适度运动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修复和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