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约70%-90%患者出现,不同年龄人群及生活方式有差异)、疼痛(多为胀痛或酸痛,活动加剧,不同人群有差异)、皮肤色泽改变(发红或发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浅静脉扩张(代偿回流受阻,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者更明显);体征表现有压痛(沿静脉走行部位压痛,儿童触诊轻柔、老年人注意感觉减退)、Homans征阳性(被动背屈患肢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非特异性)、患肢周径增粗(测量相应部位对比,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周径范围不同)。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淤积在患肢,引起肿胀。一般是突然发生,可累及整个下肢或局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血管相对较细,肿胀表现可能更明显;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肿胀可能持续时间较长。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或久坐的人更容易发生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肿胀加重。有相关研究表明,约70%-90%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
疼痛
多表现为胀痛或酸痛,疼痛部位与血栓所在部位相关,常见于小腿肌肉部位或整个下肢。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例如行走时,肌肉收缩会加重静脉回流的负担,从而使疼痛更明显。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对疼痛的敏感度略有不同。对于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人群,再次活动时疼痛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剧烈。
皮肤色泽改变
患肢皮肤可出现发红或发绀等色泽改变。发红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充血;发绀则是由于缺氧导致。比如浅静脉血栓形成时,局部皮肤可能会呈现出红色条索状改变,而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整个患肢可能会出现发绀现象。不同年龄人群皮肤色泽改变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皮肤较薄,色泽改变可能更易观察;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色泽改变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本质都是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
浅静脉扩张
为了代偿静脉回流受阻,浅静脉会出现扩张。可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怒张。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但这种代偿并不能完全解决静脉回流障碍的问题。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的人,浅静脉扩张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这些行为会加重下肢静脉的负担。
体征表现
压痛
沿静脉走行部位有压痛,比如小腿肌肉静脉丛区域、股静脉走行区域等。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压痛部位,这是由于血栓刺激静脉壁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对于儿童患者,触诊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哭闹和不配合。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感觉减退等情况,压痛可能不那么明显,但仍可通过仔细触诊发现。
Homans征阳性
让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将患肢被动背屈,若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则为Homans征阳性。这是因为血栓刺激小腿肌肉静脉丛,当被动背屈踝关节时,肌肉被牵拉,刺激到血栓部位引起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Homans征阳性并不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体征,其他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不过在临床中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儿童,进行Homans征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由于关节活动度等问题,检查时可能需要更谨慎的操作。
患肢周径增粗
测量患肢与健侧相应部位的周径,可发现患肢周径增粗。一般选取髌骨上15cm、髌骨下10cm等部位进行测量。通过周径的对比可以量化患肢肿胀的程度,例如髌骨上15cm处患肢周径比健侧增粗超过1cm,就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周径范围不同,儿童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周径标准,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等原因,正常周径也与青壮年不同,所以在测量和判断时要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