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有不同阶段的症状,早期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进展期有认知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无力;严重期有步态异常、失语或构音障碍、意识障碍,儿童罕见,女性更年期后相对男性更易出现相关症状。
一、早期症状
1.头痛头晕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且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一般表现为头部持续性的闷痛或胀痛,头晕可表现为轻微的头重脚轻感,在劳累、精神紧张后容易加重。从病史角度看,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硬化早期头痛头晕的几率更高。
机制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脑部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痛头晕症状。
2.记忆力减退
年龄上,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酗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相对风险更高。早期主要表现为对近期事件的遗忘,比如经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刚放置的物品等。
因为脑血管硬化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大脑的记忆功能区域,导致记忆能力下降。
二、进展期症状
1.认知功能障碍
年龄上,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脑力活动的人更易出现。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病史的人如果合并脑血管硬化,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会升高。表现为计算能力下降,比如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理解能力减退,对一些简单语句的含义理解困难;判断力下降,在一些日常决策中表现出异常。
脑血管硬化使脑部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皮层的认知相关区域,导致认知功能逐步下降。
2.肢体麻木无力
年龄上,中老年人多见。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易出现。病史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合并脑血管硬化时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可表现为一侧肢体的麻木感,从手指、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同时伴有无力感,严重时可出现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
脑血管硬化导致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支配肢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使得肢体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
三、严重期症状
1.步态异常
年龄多在65岁以上。生活方式中,长期卧床或很少活动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病史有脑梗死病史的人如果合并脑血管硬化,步态异常发生几率增加。表现为行走时步态蹒跚,脚步不稳,像醉酒步态一样,行走时容易跌倒。
脑血管硬化进一步加重,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影响了小脑等平衡调节相关区域的功能,导致步态异常。
2.失语或构音障碍
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但多见于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且病情进展的人群。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风险较高。病史有脑血管硬化且合并脑出血病史的人更易出现。失语可表现为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构音障碍则是说话含糊不清,发音不准。
脑血管硬化导致脑部语言中枢或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构音功能。
3.意识障碍
年龄上,病情严重的老年人多见。生活方式中,长期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未良好控制的人易出现。病史有严重脑血管硬化且多次发生脑缺血事件的人风险极高。可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脑血管硬化引起脑部广泛的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大脑神经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出现意识障碍。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一般很少出现脑血管硬化,但如果有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史,也可能出现相关表现,但极为罕见。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发生脑血管硬化相关症状,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脑血管硬化相关问题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