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合适抗生素,儿童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清除气道分泌物,有物理排痰(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和化痰药物(如氨溴索);治疗基础疾病,免疫缺陷者针对免疫缺陷治疗,囊性纤维化相关者综合管理;外科治疗有适应证,需评估病情等;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注意强度)、戒烟。
一、控制感染
急性感染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需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有研究表明,及时、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能有效控制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期的症状,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对感染的反应及抗生素选择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二、清除气道分泌物
物理排痰:包括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借助重力向主支气管引流排出。对于成人和儿童均可采用,但儿童在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体位的安全性。还有胸部叩击,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用手叩击患者胸部,促进痰液松动。
化痰药物:使用黏液溶解剂等药物,如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度,使其易于咳出。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化痰药物的剂量可能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三、治疗基础疾病
免疫缺陷:如果支气管扩张是由免疫缺陷引起,如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等,可能需要针对免疫缺陷进行相应治疗,如补充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缺陷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加重支气管扩张病情,所以控制基础的免疫缺陷状态对支气管扩张的治疗非常重要。不同年龄免疫缺陷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儿童免疫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有其自身特点,需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囊性纤维化:对于囊性纤维化相关的支气管扩张,目前有一些针对性治疗药物在研发和应用中,同时需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囊性纤维化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黏液分泌异常,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等一系列肺部病变,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管理。
四、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病变局限,经充分的内科治疗仍反复发作严重感染等情况,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肺功能等情况。例如,患者的肺功能必须能够耐受手术,同时要考虑病变的范围等因素。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患者进行外科手术需特别谨慎,充分评估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五、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康复。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需求有差异,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支持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物误吸等情况。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提高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呼吸困难加重。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清除能力等,但运动强度需适度调整,以患者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不同年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的选择不同,儿童患者运动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轻度运动。
戒烟:吸烟会加重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所以患者必须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受损,加重气道炎症和阻塞,进而加重支气管扩张。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二手烟的吸入也会对呼吸道造成损害,所以需要营造无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