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局部、全身症状,局部有肿胀(可通过周径测量量化)、疼痛;全身有发热、浅静脉扩张;若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局部症状
1.肿胀
对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血栓阻塞了静脉回流,导致血液淤积在患肢。一般来说,肿胀往往从踝关节开始向上发展,不同部位的血栓肿胀范围有所差异,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整个下肢会出现明显肿胀。在儿童中,由于其血管和组织的特点,肿胀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也会有患肢较对侧增粗的表现,需要仔细观察对比。对于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静脉曲张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肿胀可能会被原有的症状掩盖,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肿胀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患肢和对侧肢体同一部位的周径来量化,例如测量小腿最粗处、大腿髌上15cm处等部位的周径,正常情况下双侧周径差异一般小于1cm,若差异大于此值则提示有肿胀存在。
2.疼痛
疼痛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患肢疼痛,多为胀痛或酸痛,行走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血栓刺激静脉壁及周围组织,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疼痛可出现在小腿、大腿甚至整个下肢。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患肢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能有隐痛等不适。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因为血栓作为一种异物,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一般体温多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但需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对于儿童,发热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全身表现,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炎症反应可能更易被激发;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也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出现发热,但需要排除其他感染灶引起的发热。
2.浅静脉扩张
当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回流受阻,为了代偿回流,浅静脉会出现扩张。尤其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浅静脉会变得迂曲、扩张,呈现出“青筋暴露”的表现。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浅静脉相对较细,扩张可能不太明显,但也能观察到皮下浅静脉的异常增粗;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浅静脉就有一定程度的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加重这种浅静脉扩张的情况。
三、肺栓塞相关症状(若血栓脱落可引起)
1.呼吸困难
当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血栓阻塞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气体交换。呼吸困难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轻者可能只是活动后气短,重者可能会出现端坐呼吸、呼吸急促等。儿童发生肺栓塞时,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等;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2.胸痛
肺栓塞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胸膜炎性胸痛是由于肺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胸膜引起,而心绞痛样疼痛可能是因为肺栓塞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儿童发生肺栓塞时胸痛表现可能不典型,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有冠心病等疾病,胸痛需要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3.咯血
部分肺栓塞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一般为小量咯血,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咯血。这是因为肺组织缺血坏死,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儿童出现咯血相对较少见,老年患者如果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咯血需要进一步排查其他原因,但肺栓塞也是一个可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