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可伴喘息,病情缓慢进展,可并发其他疾病;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诊断主要依据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或以上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诊断时需考虑不同年龄等因素影响。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
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表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部分患者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且在活动后加重。年龄较大的患者或长期吸烟的人群,咳嗽症状往往更为明显,这与长期烟雾等刺激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关。儿童患者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睡眠,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情况。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咳痰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咳痰可能相对较困难,若痰液黏稠可能会导致气道堵塞,需要特别关注。
2.病程特点: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病程较长,可数年或数十年。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合并细菌感染时,这种表现更为明显。但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的变化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导致血常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也可能存在感染情况。
2.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见致病菌。如合并细菌感染,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对于痰液的检查,需要规范操作以确保结果准确,对于儿童患者,收集痰液可能需要特殊的方法,如诱导咳痰等。
3.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在不同年龄人群中,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胸廓和肺部发育尚未成熟,X线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4.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发展到气道狭窄或阻塞时,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小于7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气道阻塞情况非常重要,对于儿童患者,需要采用适合其年龄的肺功能测试方法,如儿童可能需要使用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检测。
三、诊断标准
1.主要依据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这是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核心症状依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持续时间的判断需要准确,例如儿童患者如果发病时间较短,但有反复的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对于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合并有其他心肺疾病,因为多种疾病可能有相似的症状表现,需要通过全面的检查来排除。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来综合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病情表现和诊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