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可通过病史采集(包括近期进食情况和起病情况)、临床表现(症状如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体征如肺部听诊湿啰音等)、辅助检查(影像学的胸部X线或CT及实验室的血常规、痰培养等)综合判断,有明确误吸病史,伴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异常可确诊,需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鉴别。
一、病史采集
1.近期进食情况
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需了解喂养方式,如是否存在奶嘴过大导致奶液流速过快、卧位喂奶等情况;儿童可能要询问是否有呛咳史,比如进食时大笑、哭闹、奔跑等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入气道;成年人则要询问是否有饮酒过量后呕吐误吸、吞咽困难相关疾病史(如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食管癌等),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例如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食物残渣容易误吸入气道。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其气道纤毛运动可能受影响,气道清除异物能力下降,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功能异常的人群,如帕金森病患者,也易发生误吸。
2.起病情况:吸入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突然的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先有剧烈咳嗽,随后出现发热,体温可逐渐升高达38℃以上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咳嗽,初期可能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黄色脓性痰等。如果是胃酸等刺激性物质吸入,可能出现剧烈咳嗽伴喘息、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相关表现,如口唇、甲床发绀,呼吸频率加快、变浅等。婴幼儿可能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
全身症状:发热是常见表现,体温可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可能为低热,重度感染时可出现高热。还可能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不适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
2.体征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湿啰音的部位与吸入物的沉积部位有关。如果是双侧吸入,可能双肺都可闻及湿啰音;如果是单侧吸入,可在相应单侧肺部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音减弱等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胸部X线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吸入性肺炎在X线上早期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片状、斑片状浸润影,多发生在双肺下叶,尤其是右肺下叶多见,因为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更陡直,异物更易坠入右肺。胸部CT较X线更能清晰显示病变细节,对于早期轻微的吸入性肺炎以及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楚地看到肺部实变影、磨玻璃影等情况,还可发现是否有气道异物等情况。例如,对于长期卧床且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胸部CT有助于明确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以及肺部病变范围。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存在感染,但需要注意,老年人、儿童等机体反应较弱的人群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例如,严重感染的吸入性肺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可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超过70%以上。
痰培养:通过痰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但需要注意正确留取痰标本,避免口腔定植菌污染。例如,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时,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四、综合判断
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吸入性肺炎。如果有明确的误吸病史,同时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症状和体征,再结合胸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基本可以判断为吸入性肺炎。但需要注意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辅助检查来进行区分。例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多无明确的误吸诱因,而吸入性肺炎有明确的误吸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