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通常可用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分早期、中期适用情况,有根治性手术(右半、左半、横结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等方式,儿童和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有不同考虑,术前要全面检查、肠道准备,术后要伤口、胃肠功能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具体手术方案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等多因素确定。
一、手术的适用情况
1.早期结肠癌:对于早期局限于肠壁内的结肠癌,手术切除病灶往往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例如,肿瘤尚未穿透肠壁肌层、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时,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有很大机会治愈疾病。
2.中期结肠癌:中期结肠癌如果肿瘤没有广泛转移,局部病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术后再结合其他辅助治疗,如化疗等,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手术方式
1.根治性手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以及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同时清扫相关的区域淋巴结,然后将结肠两端吻合。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有时还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区域淋巴结,之后进行结肠吻合。
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及其系膜、大网膜,然后做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
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癌。根据乙状结肠的长短和癌肿所在的部位,可切除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以及相应的肠系膜和区域淋巴结,再做结肠端端吻合。
2.姑息性手术:如果结肠癌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等情况,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但为了解除肠梗阻等症状,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如结肠造口术等,暂时缓解患者的肠道梗阻问题,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三、不同年龄人群手术的考虑
1.儿童结肠癌:儿童患结肠癌相对较少,但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肠道等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术后恢复对生长的影响等。同时,术后的护理和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来促进身体恢复和正常生长。
2.老年结肠癌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定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能会更倾向于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选择相对创伤较小的术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判断。术后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四、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CT或MRI等,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转移情况等,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肠道准备:一般会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如口服泻药等,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手术操作。
2.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切口感染。
胃肠功能恢复:术后要关注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早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可进流质饮食,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等。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手术是结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具体的手术选择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