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MRI表现包括:外周带病变在T2WI呈低信号结节、局部隆起等;中央带及移行带病变相对少见,也有信号及形态改变;包膜侵犯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周围组织异常及精囊腺受侵;淋巴结转移表现为盆腔淋巴结增大、短径大于8mm及内部信号不均匀等;远处转移中骨转移表现为骨髓信号异常,如脊柱、骨盆等中轴骨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有前列腺癌病史者需定期MRI监测远处转移。
一、前列腺外周带病变
1.信号特点
在T2加权像(T2WI)上,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较高信号,而前列腺癌多表现为外周带内低信号结节。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相对较少,导致T2WI信号降低。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的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在T2WI上可清晰显示外周带内的低信号病灶。
在T1加权像(T1WI)上,前列腺癌通常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差异不如T2WI明显。
2.形态学改变
病变可表现为外周带局部隆起,破坏正常的外周带结构。病变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当边界不清晰时,提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可能性较大。比如,部分前列腺癌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缘毛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二、前列腺中央带及移行带病变
1.信号特点
中央带和移行带的前列腺癌相对较少见,在T2WI上,病变区域也可表现为低信号,但相对外周带癌的信号特点可能略有不同。例如,中央带的肿瘤在T2WI上的低信号范围和形态与外周带癌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其他序列综合判断。
T1WI上同样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2.形态学改变
中央带或移行带的病变也可导致局部结构的改变,如中央带内出现结节状隆起,破坏中央带原有的正常结构。对于有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在中央带或移行带发现异常信号结节,需高度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因为这些部位的前列腺癌可能被增生组织掩盖,MRI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发现病变。
三、包膜侵犯
1.MRI表现
前列腺包膜是一层薄的低信号带,当肿瘤侵犯包膜时,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包膜向外突出。例如,在MRI图像上可观察到前列腺包膜原本光滑的低信号带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周围脂肪组织内可能出现异常信号影,提示肿瘤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侵犯。
同时,邻近的精囊腺等结构可能受侵犯,表现为精囊腺增大、信号异常等。精囊腺在MRI上正常呈对称的等信号结构,若受肿瘤侵犯,可出现信号不均匀、体积改变等情况。
四、淋巴结转移
1.MRI表现
盆腔淋巴结转移在MRI上表现为盆腔内淋巴结增大,一般认为淋巴结短径大于8mm可能提示转移。在T2WI上,转移淋巴结多呈低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对比明显。例如,通过MRI检查可发现盆腔内增大的淋巴结,其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发生改变,需要结合临床进一步明确是否为转移淋巴结。
另外,还可观察淋巴结的内部信号情况,转移淋巴结内部信号可能不均匀,存在坏死、囊变等情况。
五、远处转移
1.骨转移
在MRI上,骨转移表现为骨髓信号异常。常见于中轴骨,如脊柱、骨盆等。在T1WI上,转移灶多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例如,脊柱转移时,可看到椎体骨髓信号改变,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肿块影,压迫周围神经等结构,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前列腺癌骨转移的MRI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骨转移的MRI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可通过信号改变和形态学改变来判断。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但对前列腺癌MRI表现本身的直接影响不大,主要还是通过病变的信号和形态来判断转移情况。有前列腺癌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MRI检查监测远处转移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转移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