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之一,但也由多种其他原因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发热、乏力等其他常见表现,可通过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核酸、血清学)、影像学检查鉴别是否感染,出现干咳症状一般人群可先居家观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需根据不同情况谨慎应对,不适及时就医。
一、干咳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干咳症状,但仅有干咳症状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他多种原因也可引起干咳,比如: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常以干咳为表现,如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上感。
环境因素:吸入刺激性气体,像冷空气、粉尘、化学性烟雾等,可刺激呼吸道引发干咳。
气道异物:气管或支气管内进入异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干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咳嗽,部分患者表现为干咳。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其他常见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可为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或高热(39℃以上)。
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
咽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咽喉部疼痛不适。
鼻塞、流涕:少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清涕等类似感冒的表现。
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三、如何鉴别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流行病学史
近14天内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社区的居住史或旅行史;
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有接触史;
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二)实验室检查
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一般在感染后的1-5天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也存在假阴性的可能,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一般感染后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开始出现,IgG抗体在发病10-14天左右出现。但血清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胸部CT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进展期可出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时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过,影像学表现也需要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四、出现干咳症状的应对建议
一般人群:如果仅有干咳症状,且没有流行病学史等高危因素,可以先居家观察,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多喝温水,观察症状变化。如果干咳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乏力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干咳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有无呼吸急促等表现。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更加细心。如果儿童干咳同时伴有发热等情况,要避免儿童过度哭闹,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查病因。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干咳症状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的情况,比如可能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呼吸情况、体温等,如有异常应尽快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孕妇:孕妇出现干咳症状时,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首先要尽量通过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措施缓解症状,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适当处理,医生会权衡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