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会引发诸多后果,包括局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瘙痒、湿疹;形成难愈性溃疡且易感染;导致浅静脉血栓及可能蔓延至深静脉引发肺栓塞等;引起急性或慢性出血;影响肢体功能致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影响各有特点。
一、局部皮肤改变
色素沉着: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多发生在踝关节周围及小腿下段,影响美观,且提示病情已进入相对较严重阶段,皮肤营养状况开始出现问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老年人因皮肤代谢较慢,色素沉着可能更难消退;年轻人则可能因外观问题更易产生心理压力。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因下肢静脉压力更高,色素沉着出现的概率相对更大。
瘙痒:局部皮肤营养障碍,神经末梢受刺激,患者会感觉皮肤瘙痒,搔抓后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女性患者可能因瘙痒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儿童若搔抓可能引起皮肤继发感染,影响皮肤正常发育。
湿疹: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引发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渗出、结痂。湿疹部位易反复不愈,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湿疹更易加重和扩散;儿童皮肤薄嫩,湿疹护理不当易导致感染扩散至全身。
二、溃疡形成
难愈性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且严重的后果之一。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组织营养缺乏,皮肤破损后难以愈合,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常见于内踝上部。溃疡面积可逐渐扩大,影响患者行走和日常活动。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溃疡愈合能力下降,溃疡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儿童若发生溃疡,因生长发育快,需特别注意局部护理,避免影响骨骼肌肉发育。长期卧床患者因下肢活动少,静脉回流差,溃疡也更易发生且难愈合。
感染风险:溃疡面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容易引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出现溃疡时,感染风险更高,且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三、静脉血栓形成
浅静脉血栓: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可触及硬结。若血栓蔓延至深静脉,会增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浅静脉血栓的概率较年轻人高;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易并发浅静脉血栓。儿童发生浅静脉血栓较为罕见,但若有先天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出现。
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时,深静脉瓣膜功能也可能受损,血液回流障碍更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因孕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若同时合并下肢静脉曲张,风险进一步升高。
四、出血
急性出血:曲张静脉壁较薄,轻微外伤即可导致破裂出血,尤其在小腿下段,出血速度可能较快。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儿童若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需及时有效处理,避免失血过多影响生长发育。
慢性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导致患者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贫血本身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贫血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功能。
五、影响肢体功能
活动受限: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会使患者行走困难,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进而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老年人若肢体活动受限,易引发跌倒等意外事件;儿童活动受限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活动,如跑跳等运动。长期不活动还可能导致关节僵硬等问题。
生活质量下降:因外观改变、反复溃疡、疼痛等问题,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影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同年龄段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年轻人可能因外观问题更在意社交活动,心理负担更重;老年人可能更关注身体功能的丧失对生活自理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