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梗阻需评估全身状况等,手术方式有一期切除吻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好等患者,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短路手术(用于情况差不能耐受一期根治术者)、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用于情况极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营养支持、康复锻炼,有预防措施且肿瘤病理类型、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等影响预后。
一、结肠癌梗阻的一般处理原则
结肠癌梗阻是结肠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梗阻程度等。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若患者情况允许,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等。
二、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1.一期切除吻合术
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梗阻时间短,肠管血运良好,无明显腹腔感染的患者。若肿瘤能够根治性切除,且肠管条件允许,可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后一期吻合。例如,对于右半结肠癌梗阻,若肿瘤位于盲肠或升结肠,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与横结肠端端吻合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若患者一般情况差、肠管水肿严重、污染明显等,则不宜强行一期吻合。
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一期吻合手术对患者的耐受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监护和护理。
2.短路手术
当患者情况较差,无法耐受一期根治性手术时,可采用短路手术,即通过手术建立肠道的旁路,使肠道内容物绕过梗阻部位,恢复肠道通畅。例如,行结肠造口术,将梗阻近端的结肠拉出腹壁外造口,使粪便排出体外,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考虑进一步的治疗。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造口位置的选择,尽量避免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同时要考虑造口护理的便利性。
3.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
主要用于情况极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通过在梗阻近端做结肠造口,远端封闭,解除梗阻,改善患者症状。这种手术方式相对简单,能迅速缓解梗阻,但属于姑息性手术,后期需要再次手术解决肿瘤问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
三、术后管理与康复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胀、有无腹膜刺激征等,以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更需要加强病情监测。
2.营养支持
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营养支持。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当患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合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生长发育所需。
3.康复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如在床上翻身、四肢活动等,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老年患者和身体虚弱的患者,活动量要循序渐进。
四、结肠癌梗阻的预防及预后相关因素
1.预防措施
对于有结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结肠癌病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应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包括结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结肠癌病变,及时处理,预防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预后相关因素
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分化程度高的肿瘤相对预后较好,早期结肠癌预后明显优于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般状况,如年龄、心肺功能等也会影响预后,一般状况好的患者耐受手术及术后治疗的能力较强,预后相对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