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检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可提示肠道出血,辅助发现肠道病变;直肠指检能发现距肛门较近的直肠肿瘤;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并取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受肠道气体影响大,结肠CT和腹部CT增强扫描可显示结肠病变及周围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评估肿瘤范围等。不同检查有不同适用人群和特点,如粪便隐血试验无症状人群可筛查,直肠指检40岁以上宜常规,结肠镜45岁以上开始筛查,高危人群可提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及操作:粪便隐血试验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的检查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进行检测。化学法如联苯胺法等,免疫法包括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操作时收集受检者的粪便样本,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操作。
2.意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肠道内有出血情况,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粪便隐血阳性,但该试验不是特异性诊断结肠癌的方法,因为其他肠道疾病如息肉、炎症等也可能导致粪便隐血阳性。对于无症状人群进行粪便隐血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结肠癌等肠道病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以进行该检查,对于有家族结肠癌病史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筛查。
二、直肠指检
1.操作及意义:医生戴上手套,将手指插入直肠进行触摸检查。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距肛门7-8cm以内的直肠肿瘤,约75%的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对于结肠癌来说,直肠指检主要是用于排除直肠部位的病变,同时也能对结肠病变进行间接评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以进行直肠指检,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应将直肠指检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对于有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更应及时进行直肠指检。
三、结肠镜检查
1.操作及意义:结肠镜检查是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循腔进镜,可观察整个结肠腔内情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发现可疑病变时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对于有肠道症状如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的人群,结肠镜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年龄方面,一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对于有家族结肠癌病史等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不同性别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没有特殊的性别差异注意事项,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肠道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
1.原理及意义:腹部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对腹部器官进行成像,可观察结肠周围组织及肝脏等有无转移病灶。对于结肠癌患者,腹部超声可以初步了解肝脏等部位有无转移情况。但超声检查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较大,对结肠腔内病变的观察不如结肠镜直观。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但对于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可能影响检查效果,需要提前进行肠道准备等。
(二)CT检查
1.结肠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结肠肠壁的增厚、肿块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病变范围、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例如CT结肠成像(CTC)可以对结肠进行全面的成像评估。
2.腹部CT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时需要根据年龄调整辐射剂量等,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原理及意义: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评估结肠癌的肿瘤范围、有无周围组织侵犯以及肝脏等转移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于对碘造影剂过敏不能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可以选择MRI检查。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儿童等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等问题,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合适的检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