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是常见皮肤疾病,由接触过敏原或自身因素引发,有皮肤红斑、瘙痒、丘疹、肿胀等症状,可通过脱离过敏原、冷敷等非药物干预应对,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了解其相关情况对预防和应对很重要。
引发皮肤过敏的原因
过敏原接触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接触后易引发皮肤过敏;尘螨通常存在于灰尘、床单、被褥等地方,人们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动物皮屑可附着在宠物的毛发上,接触后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像海鲜(虾、蟹等)、牛奶、鸡蛋、坚果等。例如,对海鲜过敏的人食用后,可能迅速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表现。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化妆品、某些金属(如镍)、橡胶制品等。使用不合适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刺痛等;接触含镍的饰品后,皮肤接触部位可能发生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瘙痒等。
自身因素
年龄:不同年龄段发生皮肤过敏的情况有所不同。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过敏,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儿中较为常见;老年人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皮肤变薄,抵抗力下降,也更易发生皮肤过敏。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直接导致皮肤过敏的决定因素,但不同性别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有影响。例如,女性使用化妆品的频率相对较高,接触化妆品过敏原的机会可能更多,所以女性发生化妆品相关皮肤过敏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很大。
生活方式:长期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过度清洁皮肤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过敏;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接触更多的有害物质,也可能诱发皮肤过敏。
病史:有过敏家族史的人,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家族中有成员对花粉、尘螨等过敏,那么个体患皮肤过敏的可能性会增加。另外,本身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也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生几率。
皮肤过敏的症状表现
皮肤红斑: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红色斑块,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广泛分布的。例如接触性皮炎时,接触部位可能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
瘙痒:这是皮肤过敏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皮肤瘙痒难忍,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从而导致皮肤进一步受损,如出现抓痕等。
丘疹: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的小疙瘩,可密集分布或散在分布,例如湿疹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形性皮疹,其中包括丘疹。
肿胀: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肿胀的情况,如血管性水肿,可表现为眼睑、口唇等部位的肿胀。
皮肤过敏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非药物干预
首先要尽快脱离过敏原,如果是接触了某种物质导致过敏,应立即用清水清洗接触部位;如果是食入过敏原,应停止食用相关食物。
对于皮肤瘙痒,要避免搔抓,可以通过冷敷等方式缓解瘙痒症状,用干净的毛巾蘸取冷水湿敷在过敏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过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应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外用药物。同时,要确保儿童远离常见的过敏原,如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接触。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过敏时,要更加关注皮肤的保湿。因为老年人皮肤本身较为干燥,过敏后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更需要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来保护皮肤。同时,老年人在选择治疗过敏的方法时,要综合考虑身体的整体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皮肤过敏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异常反应,了解其原因、症状等对于预防和应对皮肤过敏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皮肤过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