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来月经量多需分情况看待,正常情况包括产后1-2个月内及母乳喂养产妇的月经量多;异常情况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导致的月经量多,高龄产妇、有剖宫产史产妇、母乳喂养产妇出现月经量多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如高龄产妇要及时就医检查,剖宫产史产妇警惕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母乳喂养产妇综合哺乳情况处理。
产后1-2个月内:产后最初几次月经,月经量可能偏多。这是因为产后子宫逐渐恢复,胎盘娩出后,子宫内膜需要重新生长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月经恢复初期可能会出现月经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一般来说,产后1-2个月内的月经量多,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不适,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研究表明,大部分产妇在产后月经恢复的早期,月经量会有一定波动,部分产妇会出现月经量较产前稍多的情况,这与子宫复旧过程中内膜的再生等生理变化有关。
母乳喂养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产妇,由于泌乳素的影响,月经恢复时间相对较晚,但在月经恢复时,月经量可能会偏多。这是因为泌乳素抑制了排卵等内分泌调节,而当月经恢复时,子宫内膜的变化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产妇的月经恢复后,月经量多的发生率相对有一定比例,这与泌乳素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以及生殖内分泌的调整过程相关。
异常情况
胎盘、胎膜残留:如果产后胎盘、胎膜残留于子宫内,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子宫复旧不良,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且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通过超声检查等可以发现子宫内的残留组织。例如,临床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产后月经量多是由于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腔内的异常回声,提示残留组织的存在。
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复旧不全时,子宫肌层收缩乏力,影响子宫血管的闭合,导致月经量增多。产妇可能会感觉月经持续时间较长,经量较多。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等可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多项研究表明,子宫复旧不全是导致产后月经量多的常见原因之一,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体积偏大、宫腔内有积液等情况提示子宫复旧不全。
子宫肌瘤:如果产妇本身合并有子宫肌瘤,产后月经恢复时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和内膜的血供等,从而导致月经量异常。通过超声等检查可以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及其大小、位置等情况。临床数据显示,有子宫肌瘤基础的产妇产后月经量多的发生率高于无子宫肌瘤的产妇。
子宫内膜炎: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月经来潮时月经量增多,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恶露异味等症状。通过血常规、妇科检查等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炎是引起产后月经量多的原因之一,炎症的存在会干扰正常的子宫内膜生理功能,导致月经量异常增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产后月经量多需要更加重视。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较弱,子宫复旧能力可能不如年轻产妇,发生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高龄产妇产后如果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如进行超声等检查,以排除胎盘、胎膜残留等异常情况。
有剖宫产史产妇:剖宫产史产妇产后月经量多需要警惕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如果愈合不佳,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修复,从而导致月经量增多。这类产妇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时,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处的情况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母乳喂养产妇:母乳喂养产妇产后月经量多在处理上需要综合考虑哺乳情况。如果月经量多导致贫血等情况,在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的同时,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例如,如果是子宫复旧不全引起的月经量多,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促进子宫收缩等相应措施,但要考虑到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