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囊肿是良性病变,由导管阻塞致唾液潴留形成,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影像学可见边界清晰的无回声等,手术切除即可;腮腺瘤有良恶性,良性多为逐渐增大肿块,恶性可有疼痛、面瘫等,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不同,良性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需综合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及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性质
腮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多为潴留性囊肿,因导管阻塞导致唾液潴留形成,囊壁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清亮液体。
腮腺瘤:是发生在腮腺的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腮腺瘤如多形性腺瘤等,恶性腮腺瘤如黏液表皮样癌等,肿瘤细胞具有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二、临床表现
腮腺囊肿:通常表现为腮腺部位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肿块质地较软,边界清晰,活动度可,大小一般相对较局限,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相对较轻,若囊肿较小可能无明显不适,较大时可能会有局部坠胀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但有腮腺导管阻塞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腮腺囊肿。
腮腺瘤:良性腮腺瘤多表现为腮腺部位逐渐增大的肿块,一般生长速度较囊肿稍快,边界多较清楚,质地可韧,活动度因肿瘤情况而异;恶性腮腺瘤除了有肿块外,可能会出现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如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出现面瘫表现,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生长速度快,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后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恶性腮腺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进展较快,性别因素对其临床表现影响不突出,有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等病史的人群患腮腺瘤风险可能增加。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腮腺囊肿:超声检查可见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CT检查表现为腮腺内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主要在于儿童的腮腺组织发育特点可能对影像判断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像特征相对典型。
腮腺瘤:超声检查良性腮腺瘤多为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恶性腮腺瘤多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可有钙化等;CT检查良性腮腺瘤多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强化;恶性腮腺瘤多为密度不均匀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良性腮腺瘤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恶性腮腺瘤T1加权像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信号较高,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中,儿童的腮腺瘤由于其组织生物学行为特点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四、病理学特征
腮腺囊肿:镜下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无上皮衬里或仅有薄层扁平上皮衬里,囊内为清亮液体成分。
腮腺瘤:良性腮腺瘤如多形性腺瘤镜下可见上皮和变异肌上皮细胞与黏液样、软骨样组织混合;恶性腮腺瘤如黏液表皮样癌可见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等不同细胞成分,细胞有异型性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病理学表现中,儿童的腮腺瘤病理类型可能相对有其特殊性,在诊断和鉴别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
五、治疗方法
腮腺囊肿: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囊肿即可,手术相对简单,术后复发率低。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因身体发育情况等不同,儿童患者手术需注意尽量减少对腮腺功能和面部外观的影响,术后恢复需关注儿童的营养等情况。
腮腺瘤:良性腮腺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恶性腮腺瘤除手术外,可能还需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差异较大,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权衡治疗对生长发育、面容等多方面的影响,优先考虑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