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询问月经史、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等)、妇科检查(观察子宫情况但特异性有限)、实验室检查(PPD试验辅助判断结核感染,ESR升高提示炎症但非特异)、影像学检查(超声初步筛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有特征性表现但有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性刮宫是金标准之一,宫腔镜可直观观察并取组织病理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量、经期等情况,子宫内膜结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询问结核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患子宫内膜结核时,月经改变可能更为明显;有结核接触史的人群患子宫内膜结核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检查可观察子宫大小、形态等情况,子宫内膜结核患者子宫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质地较硬等改变,但该检查的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原理:结核菌素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原理的皮肤试验,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意义:阳性结果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区分是陈旧性结核还是活动性结核。对于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如果PPD试验强阳性,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子宫内膜结核。不同年龄人群的PPD试验结果解读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PPD试验阳性的意义与成人有所差异。
2.红细胞沉降率(ESR)
原理: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炎症等情况可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意义:子宫内膜结核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时,红细胞沉降率可升高,但该指标缺乏特异性,很多其他炎症性疾病也可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比如盆腔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ESR升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鉴别。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晰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情况,子宫内膜结核患者超声下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或者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等改变,但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准确性有限,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超声表现略有不同,青春期女性子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超声图像与成年女性有差异。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原理:通过向子宫输卵管内注入碘油,然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子宫腔和输卵管的形态及通畅情况。
意义:子宫内膜结核患者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下可能出现宫腔狭窄、变形,输卵管呈串珠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对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比如过敏等情况,在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五、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1.诊断性刮宫
操作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意义:是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金标准之一。在刮宫过程中,若发现子宫内膜有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可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结核。但诊断性刮宫有导致结核扩散的风险,对于怀疑子宫内膜结核的患者,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且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时,需要注意刮宫的深度和操作的轻柔程度,避免对子宫造成过度损伤。
2.宫腔镜检查
原理:通过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并可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意义:宫腔镜检查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存在结核性溃疡、肉芽肿等病变,同时能准确选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宫腔镜检查也属于有创操作,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比如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该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