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小孩有可能发生肠套叠,其原因包括解剖、饮食、感染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可通过腹部超声、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诊断,治疗有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可通过合理饮食、预防感染、避免腹部外伤来预防。
一、五岁小孩发生肠套叠的原因
1.解剖因素
5岁小孩的肠管发育逐渐完善,但仍可能存在一些解剖上的相对因素。例如,回盲部系膜相对较长,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这使得肠管活动度较大,在某些诱因下容易发生肠套叠。
2.饮食因素
5岁小孩饮食结构逐渐向成人靠拢,如果突然改变饮食种类或添加新的辅食,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比如从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过渡到大量食用固体食物,肠道对新食物的适应过程中,肠道蠕动节律可能被打乱,增加肠套叠发生风险。
3.感染因素
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壁淋巴结肿大,5岁小孩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肠道局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从而诱发肠套叠。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使肠壁淋巴结肿大,成为肠套叠的诱因之一。
二、五岁小孩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腹痛:五岁小孩可能会突然出现剧烈哭闹,呈阵发性,间隔数分钟发作一次。小孩可能会屈腿、面色苍白,哭闹一段时间后可暂时缓解,之后又反复发作。
呕吐:早期可能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呕吐胆汁样物甚至粪便样物,这是因为肠管套叠导致肠道梗阻,内容物反流引起。
血便:发病后6-12小时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这是肠套叠比较特征性的表现,由于肠套叠处肠壁血运障碍,黏膜坏死出血与肠黏液混合而成果酱样便。
腹部包块: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腊肠样、光滑、稍活动并有压痛的包块,左下腹可有空虚感。
2.非典型症状
部分五岁小孩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而没有明显的剧烈哭闹、呕吐等典型表现,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等细微变化。
三、五岁小孩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1.腹部超声检查
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超声下可显示肠套叠的“同心圆”或“靶环”征,即横断面上可见套入部的肠壁呈环状低回声,外鞘部为高回声,能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程度等情况,对五岁小孩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作为初步诊断手段。
2.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
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用于复位治疗。在X线透视下,可见空气或钡剂在套叠部位受阻,受阻端呈“杯口”状或“弹簧”状阴影。对于五岁小孩肠套叠,空气灌肠压力一般控制在8-12kPa,钡剂灌肠压力不超过9.3kPa,通过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
四、五岁小孩肠套叠的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对于五岁小孩肠套叠,如果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等,可以首先尝试空气灌肠复位。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利用气压将套叠的肠管推挤复位,复位成功后小孩症状可迅速缓解,腹部包块消失,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正常。
2.手术治疗
如果肠套叠时间较长,超过48小时,或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如果肠管已发生坏死,则需要进行肠切除吻合术。
五、五岁小孩肠套叠的预防
1.合理饮食
5岁小孩饮食要规律,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种类。例如,从一种辅食过渡到另一种辅食时,要间隔3-5天,让肠道有适应过程,减少因饮食变化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
2.预防感染
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比如教导小孩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小孩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降低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几率。
3.避免腹部外伤
5岁小孩活泼好动,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因为腹部外伤可能诱发肠套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