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交替,中老年人及年轻人群有不同情况及相关人群提示)、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带血黏液等,各年龄段有差异及特殊人群提示)、腹痛(隐痛胀痛,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及特殊人群提示)、腹部肿块(可触及质地硬不规则肿块及特殊人群提示)、贫血及全身症状(面色苍白乏力等,不同年龄段有特点及特殊人群提示)。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更应重视,需及时就医排查;对于年轻人群,若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也可能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类似症状,应调整生活方式后观察,若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检查。
大便性状改变
具体表现:大便变细、变扁,或者大便中带血、黏液等。大便变细是因为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空间,使肠腔狭窄,导致排出的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带血可能是肿瘤表面破溃出血引起,血液与大便混合,可能是鲜红色、暗红色或黑便(提示出血量较少时在肠道内被氧化)。例如有的患者大便中会出现明显的黏液,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分泌过多黏液。从科学研究角度,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等检查手段可以辅助发现大便性状改变相关的异常情况。在年龄分布上,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中老年人相对风险更高,有家族结肠癌病史的人群更是重点关注对象。生活方式中,长期食用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肠道环境不利于健康,更容易出现大便性状改变问题。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家族结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密切关注大便性状,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等检查;儿童若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虽然相对少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可能。
腹痛
具体表现:多为隐痛、胀痛,部位不固定或在腹部某一特定部位。腹痛的原因是肿瘤生长刺激肠道神经,或者肿瘤引起肠道梗阻等情况。比如部分患者会感觉下腹部隐隐作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重或变得更有规律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结肠癌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痛觉相对迟钝,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年轻人腹痛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会影响肠道神经功能,间接导致腹痛情况的发生。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出现腹痛时,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格外留意,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老年人腹痛可能被其他慢性疾病症状掩盖,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检查来明确腹痛原因,避免延误结肠癌的排查。
腹部肿块
具体表现:部分患者自己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可能活动度较差。这是因为肿瘤逐渐增大,在腹部形成可触及的肿物。通过腹部触诊可以初步发现,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在年龄因素上,不同年龄段都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但对于有结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重视。生活方式中,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肠道健康受损的人群,发生腹部肿块的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腹部出现肿块需高度警惕先天性肠道肿瘤等情况,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老年人腹部触及肿块时,要考虑多种可能病因,包括结肠癌,需进一步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贫血及全身症状
具体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肿瘤生长消耗身体能量,还可能引起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贫血是因为肿瘤导致肠道慢性出血,铁等营养物质丢失引起。消瘦是由于肿瘤细胞消耗机体营养,患者进食减少等多种因素导致体重下降。在年龄层面,老年人本身营养吸收能力可能下降,若出现贫血和全身症状更易被忽视;年轻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进展较快。生活方式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容易在发生结肠癌时出现明显的贫血及全身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出现贫血及全身症状时,要排查是否有肠道寄生虫病等其他原因,同时警惕结肠癌等严重疾病;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症状需谨慎用药检查,要综合考虑胎儿情况进行合理的排查手段选择,以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