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喘不过气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之一,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可从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辅助检查鉴别,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不同人群情况不同,需综合判断。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咳嗽喘不过气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气促、喘不过气等呼吸道症状。这是因为病毒侵袭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影响气道功能。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中,呼吸困难(包括喘不过气)是较为常见的严重表现,其机制与病毒导致的肺部炎症、肺水肿等有关,炎症会使气道狭窄、肺部气体交换受阻等,从而出现咳嗽、喘不过气的症状。
二、其他可能导致咳嗽喘不过气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本身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接触过敏原等诱因时,容易诱发哮喘发作,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其发病机制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痉挛、狭窄。例如,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在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后,很可能出现咳嗽喘不过气的情况,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患者本身存在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改变,在感染、气温变化等诱因下,会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加重,包括喘不过气的症状。其病理基础是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肺部弹性减退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尤其是左心衰竭,会导致肺循环淤血,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喘不过气)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淤积在肺部,影响气体交换。例如,老年患者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发生心力衰竭时,就可能出现咳嗽喘不过气的表现,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储备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在疾病影响下出现此类症状。
三、如何鉴别
1.流行病学史:询问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接触史,比如近期是否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是否处于疫情高发地区等。如果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那么咳嗽喘不过气需要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
2.其他伴随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而哮喘发作前多有接触过敏原等诱因,发作时除了咳嗽喘不过气,可能伴有哮鸣音等;COPD患者多有长期吸烟等病史,咳嗽喘不过气多在慢性咳嗽咳痰基础上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多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悸、水肿等症状。
3.辅助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若为阳性,则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胸部CT可能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浸润影等;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可见过度通气表现,发作严重时胸部CT可能有肺过度充气等;COPD患者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胸部CT可见肺气肿等改变;心力衰竭患者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表现,如肺门阴影增大等,心脏超声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出现咳嗽喘不过气时,若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儿童本身气道较窄,感染后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如果是其他疾病,如儿童哮喘,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儿童哮喘的治疗需根据年龄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非药物干预等。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咳嗽喘不过气,都要更加重视。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容易加重。比如老年人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综合治疗。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咳嗽喘不过气时,要谨慎判断病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处理需兼顾胎儿安全,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例如,若考虑是哮喘发作,用药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