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评估、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等症状及相关触发因素;肺功能检查有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及PEF变异率测定);胸部X线发作期呈过度通气,CT用于排查其他肺部疾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有体内外检测;诊断需根据症状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不典型哮喘有相应诊断条件,特殊人群有特殊考虑。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支气管哮喘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而成人喘息症状相对更典型。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只是反复在运动后出现咳嗽,逐渐发展为哮喘发作。
2.症状触发因素:常见触发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吸入刺激性气体等。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触发因素可能不同,比如长期接触工业粉尘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接触刺激性粉尘后哮喘发作风险更高。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可逆性。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可判断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持哮喘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一般适用于FEV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的患者。吸入激发剂后,FEV下降≥20%为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常见于哮喘患者,但该检查有一定风险,需在有抢救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2.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测定:昼夜PEF变异率≥20%提示气道可逆性改变,有助于哮喘诊断。可以让患者自行使用峰流速仪监测早晚PEF,连续监测两周以上来评估。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在哮喘发作间期,胸部X线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能出现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对于一些有特殊表现或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有帮助,比如儿童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等,但不能单纯依靠X线确诊哮喘。
2.胸部CT检查:一般不作为哮喘的常规检查,但在怀疑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异物、肺部肿瘤等)时可进行。例如,对于长期不缓解的哮喘患者,CT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影响气道。
四、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1.体内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皮肤斑贴试验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变应原提取液滴于患者皮肤,通过皮肤点刺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变应原过敏。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皮肤点刺尘螨提取物后会出现阳性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点刺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读有一定差异,儿童皮肤较娇嫩,操作时需更加轻柔。
2.体外变应原检测: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IgE等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变应原过敏。对于不能进行体内试验的患者(如皮肤严重瘙痒无法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可采用此方法。
五、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诊断:根据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结合上述肺功能检查等结果,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后,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例如,患者有典型的哮喘症状,且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2.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对于不典型表现的患者,如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具备咳嗽持续>8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等条件才能诊断;对于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胸闷变异性哮喘,需符合胸闷持续时间较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相关条件来诊断。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哮喘患者,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妊娠期生理变化对哮喘症状的影响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