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与肺癌在影像表现特征、病变动态变化及伴随征象上有不同特点。肺炎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经有效抗感染治疗病灶可逐渐吸收好转,常伴少量胸腔积液及轻-中度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肺癌多为肿块或结节影,一般不自行吸收且会进展或转移,常伴纵隔明显不规则肿大淋巴结、胸膜转移及肺不张等。
一、影像表现特征
肺炎
渗出性病变为主:在CT上多表现为肺部的片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往往不太清晰,病变区域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模糊。其密度可以均匀或不均匀,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如大叶性肺炎累及肺叶的大部分区域,呈现出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这是因为实变的肺组织内有含气的支气管分支显影。对于小叶性肺炎,多表现为两肺中下野的散在斑片状影,可融合成大片。不同年龄段的肺炎影像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肺炎可能病变范围相对较广,且容易出现肺不张等伴随表现;老年肺炎可能基础疾病多,影像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肺癌
肿块或结节影:肺癌的CT表现多样,多为占位性病变,可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结节通常边缘不光滑,有分叶征,即肿块边缘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凸起,类似分叶状;有毛刺征,即从肿块边缘向周围伸出的放射状、无分支的细短线条影;部分肿块内可见偏心性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肺癌的肿块大小不一,周围型肺癌常为单个结节或肿块,中央型肺癌多表现为肺门区的肿块,常伴有支气管狭窄、阻塞等改变,如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影像表现也有一定特点,腺癌可能更多表现为周围型的结节或肿块,鳞癌中央型多见等。
二、病变动态变化
肺炎
感染性肺炎的动态变化: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的病灶会逐渐吸收好转。一般在治疗1-2周后复查CT,可见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实变影逐渐消散。例如细菌性肺炎,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炎症渗出逐渐被吸收,斑片状影或实变影的范围减小,密度变浅。但如果是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肺结核继发的肺炎样改变,其吸收好转相对较慢,且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对于儿童肺炎,由于儿童机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及时治疗下,病灶吸收可能比成人更快,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肺癌
肺癌的相对稳定性或进行性发展:肺癌一般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自行吸收好转,若不进行治疗,病灶会逐渐增大,分叶征、毛刺征等表现会更加明显,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的表现,如肝转移、骨转移等在CT上可表现为肝脏或骨骼的占位性病变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肺癌合并感染时,可能会有暂时的炎症表现加重,但抗感染治疗后肿块本身不会消失,复查时仍能看到肿块的存在,并且在感染控制后肿块的形态等特征依然存在。
三、伴随征象
肺炎
炎性渗出相关伴随征:肺炎常伴有周围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能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多为少量的胸腔游离性积液,在肋膈角区可见弧形的液体密度影。此外,肺炎一般较少出现纵隔淋巴结的明显肿大,即使有淋巴结肿大,多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肿大程度一般较轻,短径多小于1cm-1.5cm左右,且淋巴结形态多较规整。对于不同年龄的肺炎患者,伴随征象也有差异,老年肺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心脏功能不全等,可能出现心影增大等伴随表现;儿童肺炎可能合并支气管扩张等基础疾病时,在CT上可看到支气管扩张的表现。
肺癌
肺癌相关伴随征:肺癌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短径常大于1cm-1.5cm,且淋巴结形态多不规则,可有融合等表现。肺癌还可能引起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膜结节或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中到大量,且胸腔积液增长较快。此外,肺癌可引起肺不张,肺不张的形态与肿块所在部位相关,如中央型肺癌引起的肺不张可呈“S”形征象等。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伴随征象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伴随征象可能有一定倾向,例如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更容易早期出现远处转移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