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是因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分干性、湿性、急性暴发性脚气病,有相应表现,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合理饮食(不同人群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食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等)预防。
一、脚气病的定义
脚气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B(硫胺素)而引起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B在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当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B时,就会引发脚气病。
二、脚气病的分类及表现
(一)干性脚气病
1.神经系统表现:主要影响周围神经系统,多见于成人。患者会出现对称性周围神经炎症状,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肌肉力量逐渐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出现足下垂、腕下垂等运动障碍。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症状的表现程度,儿童若患病,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为明显或有不同特点。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酗酒等人群更容易患干性脚气病,因为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B大量流失,酗酒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和利用。
2.心血管系统表现:较少见,但严重时可出现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气短、水肿等。病史方面,有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湿性脚气病
1.心血管系统表现突出:以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为主,起病较急,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心动过速等症状,心脏扩大,可伴有水肿,最初出现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年龄较小的儿童患病时,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迅速,因为儿童心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上,同样与维生素B摄入不足相关,比如婴儿喂养不当,以米汤等维生素B含量低的食物为主食时易患湿性脚气病。
2.神经系统表现:可伴有烦躁、淡漠、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神经系统供血、供氧不足。
(三)急性暴发性脚气病
较少见,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急剧恶化,患者迅速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因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而病情进展更快,生活方式不良及营养不良病史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三、脚气病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存在长期摄入富含维生素B食物不足的情况,比如是否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婴儿喂养是否合理等;是否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酗酒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出现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是否有四肢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维生素B水平测定:血清维生素B水平降低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但由于维生素B在体内的代谢特点,单次测定可能存在误差,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测定: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降低可反映机体维生素B缺乏的情况,是诊断脚气病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四、脚气病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饮食
1.成人: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制品、糙米、豆类、瘦肉、坚果等。避免长期大量食用精白米,因为精白米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B损失较多。对于有酗酒习惯的人群,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同时尽量减少饮酒量。
2.婴儿: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保证饮食中维生素B的充足摄入;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选择强化维生素B的配方奶粉或合理添加富含维生素B的辅食,如强化维生素B的米粉等。随着婴儿年龄增长,逐步添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肉类、豆类等。
3.特殊人群: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发热等疾病的人群,要注意增加维生素B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制剂。
(二)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维生素B缺乏。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能量消耗大,更要注意保证维生素B的充足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