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第1天最剧烈,可放射至腰骶部等部位,机制与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盆腔局部粘连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还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的女性痛经表现有差异。
一、痛经的具体表现
1.疼痛时间
多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2天,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育龄期不同年龄段女性,随着病程进展,疼痛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年轻患者初期可能只是经期轻度不适,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痛经逐渐加重。
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即便处于非经期,也可能因异位病灶受激素影响等出现慢性盆腔痛,但经期的痛经是其较为突出的表现。
2.疼痛部位
主要为下腹部、盆腔中部,可放射至腰骶部、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不同性别患者疼痛放射部位可能相似,但女性因盆腔解剖结构特点,疼痛涉及范围相对局限在盆腔相关区域。
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部位可能与成年患者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身体发育等因素,在疼痛感受和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上可能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少女可能因痛经影响学习生活。
二、痛经机制
1.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由于这些异位组织不在正常的宫腔内,出血后周围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例如,异位在盆腔腹膜的内膜组织,在月经期间出血,导致腹膜充血、水肿,刺激神经引发疼痛。
不同年龄患者,身体对炎症反应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年轻患者身体相对较为敏感,可能对同样程度的异位内膜出血反应出更明显的痛经症状;而年长患者可能因机体代偿等因素,痛经表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异位内膜出血刺激所致。
2.盆腔局部粘连及炎症介质释放
异位内膜出血会引起盆腔局部粘连,粘连会导致盆腔器官活动受限,当月经期间子宫收缩等情况时,会牵拉粘连的组织,进一步加重疼痛。同时,出血局部会释放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使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痉挛,从而引发痛经。
对于有生育史的女性,因曾经妊娠分娩等经历,盆腔内环境相对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粘连等情况可能与未生育女性有所不同,痛经表现也可能有差异;而未生育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粘连等情况可能相对更易影响生育相关的盆腔结构,进而影响痛经程度和表现。
三、与其他因素的关联
1.年龄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能与内分泌调节不完善有关,且由于对疼痛的耐受等方面与成年人不同,可能更容易因痛经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育龄期女性:此阶段女性处于生育活跃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可能会对其生育计划、夫妻生活等产生影响,比如痛经严重时可能影响受孕情绪等。
围绝经期女性:接近绝经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能会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仍可能存在疼痛情况,且需要关注与其他围绝经期症状的鉴别等。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女性,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痛经症状。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过度劳累的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对疼痛的感受性可能增强,使得痛经感觉更明显。
3.病史因素
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其痛经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痛经程度可能更严重。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和分布等情况。
既往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增加,术后出现痛经的可能性也增大,且由于盆腔手术改变了局部解剖结构等,痛经表现可能更复杂,比如疼痛部位、性质等可能与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