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因良恶性不同在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组织学形态、对机体影响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膨胀性生长、瘤细胞分化好、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生长快、多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分化差、对机体影响大且易复发转移,不同特殊人群患肿瘤时也各有特点需特殊考量。
一、生长速度
1.良性肿瘤:通常生长较为缓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体积变化不大,其增殖速度相对稳定,一般按照自身组织的规律进行生长,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快速增大。例如某些皮下的脂肪瘤,可能数年才会有较为明显的体积改变。
2.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往往较快,由于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的调控机制,会无限制地增殖,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体积增大,并且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比如一些恶性的实体肿瘤,在几个月内就可能从较小的病灶发展到较大的肿块。
二、生长方式
1.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像膨胀的气球一样挤压周围组织,但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大多可以推动。它是通过包膜或假包膜与周围组织相隔,一般不会侵袭周围组织。例如子宫平滑肌瘤,多呈球形生长,与子宫肌层界限清晰。
2.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像树根长入泥土一样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等,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一般不能推动。并且恶性肿瘤还可能出现转移,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病灶。例如肺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转移到纵隔淋巴结等部位。
三、组织学形态
1.良性肿瘤:瘤细胞分化程度良好,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细胞排列也比较规则,核分裂象少见,一般没有病理性核分裂象。比如纤维瘤,瘤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纤维细胞相似,细胞大小、形态较为一致。
2.恶性肿瘤:瘤细胞分化程度差,常有异形性,表现为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致,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等。核分裂象多见,而且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这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肝癌细胞,形态多样,核分裂象易见。
四、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通常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除非肿瘤生长在重要部位,如颅内的良性肿瘤压迫脑组织,才会引起严重后果。一般去除肿瘤后,预后较好,很少复发。
2.恶性肿瘤:除了局部压迫和阻塞外,还能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感染等。晚期还可能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衰竭症状。并且恶性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后也容易再次出现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患良性肿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关注肿瘤对正常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颅内良性肿瘤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等;而儿童患恶性肿瘤时,其生长代谢旺盛,肿瘤生长可能更为迅速,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治疗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患良性肿瘤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肿瘤引起的局部压迫等症状可能与衰老引起的器官功能下降有重叠,需要综合评估;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时,往往身体耐受性较差,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尽量选择对身体打击较小的治疗手段。
3.女性: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等较为常见,需要根据肿瘤情况考虑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而女性患恶性肿瘤时,例如乳腺癌等,除了考虑肿瘤本身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关治疗对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
4.男性:男性一些部位的良性肿瘤如前列腺增生等,要关注其对排尿等功能的影响;男性患恶性肿瘤时,如睾丸恶性肿瘤等,要考虑对生殖功能等的影响。
5.有基础病史人群:例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患肿瘤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抗肿瘤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患肿瘤时,要注意肿瘤治疗与糖尿病控制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影响血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