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痤疮)和毛囊炎两种皮肤问题,从定义、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痘痘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与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有关,治疗依轻重程度采用外用或口服药物及物理治疗,青少年、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清洁皮肤、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毛囊炎是毛囊受病原体感染的化脓性炎症,常见于有毛发部位,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类型用药,不同人群治疗也有相应注意点,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1.痘痘:即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相关。
2.毛囊炎:是整个毛囊由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化脓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痘痘:好发于面颊、额部、下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初期多为粉刺,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之分,白头粉刺为闭合性,可挤出黄白色豆腐渣样物质;黑头粉刺为开放性,脂栓表面因氧化而呈黑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形态的皮损,严重时可遗留瘢痕。
2.毛囊炎: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较为常见。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可见白色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破裂后可流出少量脓血,一般不留瘢痕,但可能会有轻微色素沉着。
三、发病原因
1.痘痘: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是导致痘痘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饮食上高糖、高脂肪、辛辣食物的摄入,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痘痘。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痘痘也可能会加重。
2.毛囊炎: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也可引起,如马拉色菌。皮肤损伤、多汗、个人卫生习惯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增加毛囊炎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毛囊炎。
四、治疗方法
1.痘痘:轻度痘痘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如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中重度痘痘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异维A酸等药物,还可配合红蓝光照射、光动力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
2.毛囊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可外用抗生素药膏,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是痘痘的高发人群。在治疗痘痘时,应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药物,以免影响皮肤的正常发育。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对于毛囊炎,青少年若有运动后大量出汗的情况,应及时清洁皮肤,防止细菌滋生。
2.孕妇: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明显,可能会出现痘痘或加重原有痘痘情况。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对于毛囊炎,可先采用局部清洁护理等非药物方法,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患毛囊炎的几率相对增加。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避免使用对皮肤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毛囊炎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病情恢复。若老年人出现痘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
六、预防措施
1.痘痘:保持皮肤清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高脂肪、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
2.毛囊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到外伤,增强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炎热多汗的季节,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细菌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