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相关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偏头痛、青光眼等。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有偏瘫等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各年龄段可发,动脉瘤破裂常见,有剧烈头痛等;化脓性脑膜炎儿童多见,有发热等;病毒性脑炎各年龄均可,有发热抽搐等;偏头痛中青年多见,女性常见,单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青光眼各年龄可发,急性发作有剧烈头痛眼痛等,不同疾病在发病情况、症状表现、年龄性别因素上各有特点。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疾病
(一)脑出血
1.发病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2.症状表现:除了头痛、呕吐外,还可出现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出血部位不同,表现有所差异,如基底节区出血可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其头痛多为剧烈胀痛,呕吐常为喷射性。这是因为颅内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刺激脑膜和神经引起头痛,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喷射性呕吐。
3.年龄性别因素: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越大,血管脆性等因素使其发病风险越高,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病几率。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1.发病情况: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常见于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
2.症状表现:突发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疼痛,随后出现喷射性呕吐。患者还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等。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颅内压升高,从而出现头痛、呕吐症状。
3.年龄性别因素: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性别差异相对不似某些疾病明显,但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先天因素等有关,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均可能出现。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
1.发病情况:儿童多见,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感染。
2.症状表现:头痛、呕吐较为常见,同时伴有发热、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前囟饱满等。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脑膜炎症,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多、颅内压升高,进而出现头痛、呕吐症状。
3.年龄性别因素: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患化脓性脑膜炎,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但儿童群体的发病特点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前囟等解剖结构特点会影响症状的表现。
(二)病毒性脑炎
1.发病情况:各年龄均可发病,由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2.症状表现:头痛、呕吐是常见症状,还可伴有发热、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
3.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感染病毒引发脑炎,性别差异不突出,儿童和青壮年等不同年龄人群均有发病可能,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易感性有所不同。
三、偏头痛
1.发病情况: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有一定遗传倾向。
2.症状表现: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有关,发作时颅内血管变化导致头痛,同时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
3.年龄性别因素:女性由于内分泌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中青年时期是偏头痛的高发年龄段,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偏头痛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四、青光眼
1.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有闭角型和开角型等类型。
2.症状表现: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剧烈头痛、眼痛、呕吐,同时伴有视力急剧下降、眼压升高。这是因为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升高,压迫眼部神经及周围组织,疼痛放射至头部引起头痛,眼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3.年龄性别因素:闭角型青光眼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一些,而开角型青光眼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眼部的解剖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会影响青光眼的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