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不同部位,病因与女性性激素水平、遗传有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月经改变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诊断,小且无症状定期随访,有症状可手术等治疗;宫颈囊肿是宫颈腺管口阻塞形成的囊肿,多由生理性变化或炎症导致,一般无症状,少数有白带异常,通过妇科检查等诊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大或合并感染可物理治疗,异常时进一步检查处理,不同年龄女性在发病、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肌层内(肌壁间肌瘤)、子宫浆膜下(浆膜下肌瘤)或子宫黏膜下(黏膜下肌瘤)等部位。
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是宫颈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主要发生在宫颈部位。
二、病因
子宫肌瘤: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水平相关,雌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生长;此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可能增高。
宫颈囊肿:多由宫颈的生理性变化引起,如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也可由宫颈局部损伤或慢性炎症导致腺管口狭窄所致。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改变,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出现腹部包块,当肌瘤较大时可从腹部摸到;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出现便秘等;此外,黏膜下肌瘤还可能导致白带增多等。不同年龄的女性,子宫肌瘤带来的影响可能不同,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生育相关问题,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更担心肌瘤是否会恶变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内分泌,对肌瘤有一定影响。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需要定期复查肌瘤变化情况。
宫颈囊肿:一般也无明显症状,通常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若合并感染,白带可呈脓性,还可能伴有异味等。不同年龄女性患宫颈囊肿的情况有所不同,育龄期女性可能因宫颈的生理性变化或炎症等更容易出现宫颈囊肿。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能增加宫颈感染风险,进而诱发宫颈囊肿。有宫颈囊肿病史的女性也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变化。
四、诊断方法
子宫肌瘤:通过妇科检查可触及增大的子宫及结节;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能清晰显示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等;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鉴别肌瘤与子宫其他病变有较高价值。不同年龄女性进行超声检查的频率和重点可能不同,比如年轻未育女性更关注肌瘤对生育的影响,检查时会更细致观察肌瘤与子宫肌层、宫腔的关系。
宫颈囊肿: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阴道镜检查可更清晰观察宫颈局部情况;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怀疑有恶变可能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不同年龄女性在进行宫颈相关检查时,需遵循相应的筛查指南,比如适龄女性应定期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
五、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如果肌瘤小且无症状,通常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肌瘤引起月经过多致贫血、压迫症状明显、肌瘤体积过大影响生育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此外,还可考虑聚焦超声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多倾向于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而近绝经或已绝经的女性若症状不严重可选择观察,严重时可能考虑子宫切除术。
宫颈囊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等情况,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破坏囊肿上皮,使其脱落,进而愈合;对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异常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不同年龄女性在治疗宫颈囊肿时,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治疗方式,比如青春期女性若出现宫颈囊肿,多与生理性因素相关,一般先观察为主,除非有明显症状才考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