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感染因素(儿童时期严重感染及成年后反复呼吸道慢性感染)、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免疫缺陷因素(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以及其他因素(气道阻塞因素、纤毛功能异常)。
一、感染因素
1.儿童时期的严重感染:儿童时期如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常见原因。例如麻疹病毒感染可导致气道黏膜受损,纤毛功能障碍,使得气道清除异物和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易引发反复感染,进而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导致支气管扩张发生。对于儿童来说,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更易遗留支气管扩张的隐患。
2.反复的呼吸道慢性感染:成年后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慢性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迁延不愈,也会引起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病灶可破坏支气管组织,使支气管壁弹性减退、管腔变形扩张。在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中,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受损,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持续侵袭,反复的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二、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
1.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全:某些先天性疾病会导致支气管发育异常,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比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会使支气管软骨结构异常,影响支气管的正常支撑功能,易发生扩张。这类先天性因素往往在出生时就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但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诱因才逐渐显现出支气管扩张的症状。对于有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呼吸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支气管扩张相关表现。
2.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也与支气管扩张相关,如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基因缺陷会导致黏液分泌异常,黏液黏稠不易排出,长期堵塞支气管,引起反复感染和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患者从婴幼儿时期就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支气管扩张逐渐明显。由于是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有此类患者的人群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干预。
三、免疫缺陷因素
1.原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入侵,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例如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抗体生成不足,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呼吸道反复感染后易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这类患者需要特别加强呼吸道的防护和感染预防措施,定期监测呼吸道情况。
2.继发性免疫缺陷:一些因素可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另外,患有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也极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对于这些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在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呼吸道的保健,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四、其他因素
1.气道阻塞因素:气道内的异物、肿瘤等阻塞物可导致远端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从而引发反复感染和支气管扩张。例如气道内的良性肿瘤或异物长期存在,会使支气管内压力改变,影响分泌物的排出,局部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最终导致支气管扩张。对于有气道阻塞风险的人群,如长期接触粉尘等易导致气道异物或阻塞物进入的人群,要注意保护呼吸道,一旦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气道阻塞因素。
2.纤毛功能异常:纤毛是呼吸道清除异物和分泌物的重要结构,纤毛功能异常会导致黏液清除障碍,使呼吸道容易发生感染和支气管扩张。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患者,纤毛的结构或功能存在缺陷,黏液不能正常被清除,长期积累后引发反复感染,进而造成支气管扩张。这类患者需要进行纤毛功能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清洁,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