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肠道准备)、手术过程(麻醉选择、内镜插入、息肉切除操作)、术后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创面观察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其身体状况、饮食及相关基础疾病护理等以保障手术顺利及恢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与成人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需更全面评估手术风险。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手术史、过敏史等。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会影响肺部功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需劝患者术前戒烟;大量饮酒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及凝血功能,应告知患者术前一段时间需戒酒。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结肠镜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感染情况;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出血风险增加;通过结肠镜明确直肠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
2.肠道准备
一般术前1-2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如米粥、面条等。术前晚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常用的泻药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大量排便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污染,便于手术操作。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用的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对于息肉较小、位置较浅的患者可选择局部麻醉;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患者不能配合的情况下可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内镜插入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将结肠镜缓慢插入肛门,通过直肠到达息肉所在部位,找到息肉后,观察其具体情况。
3.息肉切除操作
圈套器切除法:通过结肠镜活检孔道送入圈套器,将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然后收紧圈套器,利用电凝或电切的原理将息肉切除。对于有蒂息肉,圈套器容易套住蒂部进行切除;对于无蒂息肉,可能需要分块切除等方式。
高频电凝电切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而达到切除目的。在切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流强度和时间,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氩离子凝固术:通过氩气作为传导介质,将高频电能传递到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一些基底较广的息肉切除。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体位与休息:术后根据麻醉方式安排患者体位,如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根据情况调整体位。患者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若出现腹痛加剧、便血增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2.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如全麻患者需待清醒且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软食,再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糙、坚硬的食物,防止刺激肠道,影响创面愈合。
3.创面观察与处理
定期观察息肉切除创面情况,必要时可通过结肠镜复查,了解创面愈合情况。如果创面有出血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使用止血药物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术后需更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创面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医护人员要更加关注其有无异常哭闹、腹痛等表现。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但要避免过于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和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保持血糖稳定,利于创面愈合。同时,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饮食护理要更加谨慎,遵循个体化原则,逐步调整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