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方面部分与遗传有关,如囊性纤维化。后天性因素有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反复感染如肺炎、传染病后并发肺炎,成人长期反复被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气道阻塞(异物或气道狭窄致远端分泌物引流不畅、感染破坏支气管结构)、免疫功能异常(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患艾滋病)、其他因素(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致气道过敏-感染循环破坏支气管结构,职业性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感染和结构破坏)。
一、先天性因素
(一)遗传相关
部分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呼吸道黏液分泌异常,黏稠的黏液容易阻塞支气管,进而引发反复感染,长期感染破坏支气管结构,最终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在有囊性纤维化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后代患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相关症状。
二、后天性因素
(一)呼吸道感染
1.儿童时期的反复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如果儿童时期发生严重的肺炎,且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炎症会反复刺激支气管,损伤支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平滑肌等结构,使支气管壁失去正常的支撑和清除异物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支气管逐渐扩张。例如,儿童患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后,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进而增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发生风险。
2.成人时期的感染:成年人若长期反复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感染会持续破坏支气管黏膜和组织,影响支气管的正常防御和修复机制。比如,一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二)气道阻塞
1.异物阻塞: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可能误吸异物,如小玩具、食物残渣等,异物阻塞气道后,会导致远端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长期的感染和气道阻塞会破坏支气管结构,引发支气管扩张。成人也可能因气道内的肿瘤、肿大的淋巴结等阻塞气道,导致远端肺部反复感染,最终引起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例如,气道内的良性肿瘤逐渐增大,阻塞支气管,影响通气和引流,从而为感染创造条件。
2.气道狭窄:某些原因导致的气道狭窄,如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气道,使气道管径变小,气体进出受阻,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滋生细菌,反复感染后破坏支气管结构导致扩张。
(三)免疫功能异常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或功能异常,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这类患者多在婴幼儿期就表现出反复感染的症状,随着年龄增长,支气管扩张的情况逐渐显现。
2.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增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发生几率。此外,患有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极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四)其他因素
1.过敏因素: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气道的过敏反应,出现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导致气道狭窄和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长期的过敏-感染循环会破坏支气管结构,引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例如,一些过敏性哮喘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反复发生气道炎症,就可能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2.职业性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粉尘的人群,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纺织工人长期接触棉尘等,粉尘会沉积在呼吸道内,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同时影响支气管的清除功能,导致反复感染和支气管结构破坏,增加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