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因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因素有遗传相关的纤毛相关缺陷、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后天性因素包括感染因素(儿童时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因素(异物阻塞、气道外部压迫)、免疫因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抑制)。
一、先天性因素
(一)遗传相关
1.纤毛相关缺陷: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例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病,患者的纤毛不能正常摆动,影响了呼吸道的清除功能。纤毛在呼吸道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异物等向外推送,当纤毛功能异常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容易积聚,长期以往就容易引发支气管扩张。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逐渐显现,由于儿童的呼吸道相对较细,更容易受到分泌物积聚的影响。
2.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支气管的发育出现异常,如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等。这会使得支气管的结构和支撑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支气管容易发生扩张。这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在胎儿期就已经存在,但可能在儿童或成年后才表现出支气管扩张的症状。
二、后天性因素
(一)感染因素
1.儿童时期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如果发生严重的肺炎,尤其是由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在感染控制不彻底的情况下,容易损伤支气管壁。例如,肺炎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坏死,破坏了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支气管的清除机制受到影响,分泌物潴留,进而引起支气管扩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严重感染的侵袭,而且儿童时期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转为慢性,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生风险。
2.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成年人如果存在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也会逐渐导致支气管扩张。呼吸道反复感染会使支气管壁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引起支气管壁的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等,长期的炎症刺激会破坏支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等结构,导致支气管扩张。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
(二)气道阻塞因素
1.异物阻塞:儿童如果误吸异物,如小的玩具、食物颗粒等,阻塞气道,会导致远端支气管分泌物排出受阻,进而引起远端肺部感染,长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容易发生异物误吸的情况,而且儿童的气道相对较窄,异物阻塞后更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存在气道内的肿瘤、结石等阻塞气道,也会导致远端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引发支气管扩张。例如,气道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逐渐增大,阻塞气道,使远端的支气管分泌物无法排出,长期的分泌物积聚就会导致支气管扩张。
2.气道外部压迫: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可以压迫气道,导致气道狭窄,远端支气管分泌物排出障碍,引起远端肺部感染,最终导致支气管扩张。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例如纵隔的恶性肿瘤压迫气道,影响了气道的通畅性,使得远端的支气管分泌物难以排出,从而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可能性。
(三)免疫因素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难以控制,从而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无法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呼吸道反复受到感染的侵袭,进而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形成。例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体内缺乏抗体,容易发生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长期的呼吸道感染就可能引发支气管扩张。
2.继发性免疫抑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增加了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这些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被抑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增加,且感染后不易恢复,从而为支气管扩张的形成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