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与哮喘有诸多区别,定义与病理机制上,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结构不可逆破坏,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症状表现方面,支气管扩张有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哮喘是发作性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影像学上,支气管扩张X线可见纹理等,HRCT示支气管异常扩张,哮喘发作期X线两肺透亮度增加,HRCT无特异性;肺功能检查特点上,支气管扩张多为阻塞或混合性通气障碍,舒张试验阴性,哮喘是可逆性气流受限,舒张试验阳性。两者不同需准确区分以采取合适诊疗措施,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等个体差异。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其病理基础是支气管结构的不可逆破坏,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壁的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支气管异常扩张等。例如,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可引发支气管扩张,炎症反复刺激使得支气管壁的支撑结构受损,进而扩张。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气道黏膜下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等。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时,气道出现高反应性,引发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症状表现
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嗽、咳痰通常在晨起及傍晚时加重,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可呈黄绿色,收集痰液于玻璃瓶中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咯血量差异较大,小则数毫升,大则数百毫升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咯血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咯血量相对较少,但也需密切关注。
哮喘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不同生活方式下,症状发作情况可能不同,比如接触过敏原后,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出现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尤其是在夜间或清晨,运动后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的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扩张部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卷发状阴影。胸部高分辨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等。不同年龄的患者,HRCT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特征是支气管结构的异常改变。
哮喘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HRCT可能无特异性表现,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等进行诊断。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影像学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肺功能检查特点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可能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多为阴性。不同病史的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不同,比如长期患病且反复感染的患者肺功能受损可能更严重。
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有助于评估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波动情况。儿童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需要考虑其配合程度,可通过激发试验等辅助诊断。
总结
支气管扩张和哮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在定义、病理机制、症状表现、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不能将两者等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依据详细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准确区分,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诊断和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注重非药物干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