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早期症状有别又有共同表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发作可致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单眼黑矇,脑梗死早期有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灵加重等;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早期有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症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表现
突发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发现一侧的手臂、腿部无力,拿东西容易掉落,或者面部、手部、脚部等出现麻木感,这种无力或麻木症状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例如,有的患者早上起床后发现右侧手臂无法抬起,持物不稳,但经过休息或短暂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这可能是脑血管短暂缺血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从年龄因素来看,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增加缺血风险。
言语不利:表现为说话不清楚,不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理解别人言语有困难。比如患者想要表达“喝水”,却只能含糊地发出不连贯的音,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受到缺血影响。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血管受到损伤,更易出现言语方面的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单眼一过性黑矇: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像被黑布遮住一样,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后可恢复。这是因为供应眼部的血管发生短暂缺血,影响了视觉功能。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眼部血管也可能受到累及,从而出现这种早期症状。
2.脑梗死早期症状
头痛:部分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前可能出现头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血管牵拉或神经受刺激等因素导致头痛。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波动时更容易诱发脑梗死相关的头痛,因为高血压会加重血管损伤和脑部血流的不稳定。
头晕: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头晕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了平衡觉相关的神经结构功能。老年人平衡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存在脑血管早期病变,更容易出现头晕症状,且头晕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早期信号之一。
肢体活动不灵加重: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恢复后,若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进行性加重的情况。比如原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出现的单侧肢体无力有所缓解,但之后又逐渐加重,肢体活动越来越不灵活,甚至发展到无法自行行走、持物等。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症状
1.脑出血早期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脑出血引起的头痛往往较为剧烈,多为炸裂样疼痛。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后,血液刺激脑膜等结构,导致强烈的头痛感觉。高血压患者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发剧烈头痛。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可能突发剧烈头痛,这需高度警惕脑出血的可能。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喷射状涌出。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当脑出血导致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力升高,就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脑出血的风险较高,早期出现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时要及时就医。
意识障碍:轻度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睡等意识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昏迷。这是因为脑出血破坏了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大脑的意识调节中枢。老年人由于脑实质萎缩等因素,脑出血后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且恢复相对困难。
肢体瘫痪:可出现一侧肢体突然无力、瘫痪,比如一侧手臂不能抬起,腿部不能行走等。这是因为脑出血灶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引起肢体运动障碍。有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在早期出现脑出血相关症状,进而表现为肢体瘫痪等。
总之,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多样,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