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不完全肠梗阻有呕吐、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治疗包括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解除梗阻(胃肠减压、病因治疗),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皮肤护理,家长需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并遵循治疗方案。
一、早产儿不完全肠梗阻的症状
(一)呕吐
早产儿不完全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肠梗阻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梗阻部位向下运行,从而引起呕吐。例如部分早产儿会出现间断性呕吐,呕吐频率和程度因梗阻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梗阻时可能呕吐次数较少,呕吐量不多。
(二)腹胀
腹部膨隆是常见表现,因为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积聚,梗阻部位近端肠管扩张,导致腹部外观上的腹胀。早产儿腹胀可能程度不一,轻度腹胀时腹部稍显饱满,严重时腹胀明显,腹壁紧张度可能增加,通过腹部查体可触及膨隆的肠管。
(三)排便异常
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量减少,由于肠梗阻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粪便排出受到影响。部分早产儿可能仅有少量排气,或者排气减少,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气体和粪便的正常排出通道被阻断或部分阻断。
二、早产儿不完全肠梗阻的治疗
(一)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呕吐、腹胀等导致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例如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脱水程度等计算补液量和补液种类,补充丢失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保证早产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处于正常范围,这对于早产儿的生命维持和后续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早产儿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水电解质失衡可能会加重病情。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可以通过静脉营养的方式,如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营养制剂,满足早产儿代谢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成分,因为早产儿肠道功能可能受到肠梗阻影响,无法正常经口摄入足够营养。
(二)解除梗阻
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肠梗阻症状。胃管的放置需要轻柔操作,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损伤,并且要妥善固定胃管,保证胃肠减压的效果。
病因治疗:需要明确引起不完全肠梗阻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导致的不完全肠梗阻,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如果是由于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不完全肠梗阻,需要积极控制感染,通过使用敏感抗生素等方法来消除感染因素,从而缓解肠梗阻情况。对于早产儿来说,病因的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因为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任何病因的延误处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三、特殊人群(早产儿)的温馨提示
(一)护理方面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呕吐、腹胀、排便等肠梗阻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因为早产儿病情变化较快,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发现早产儿腹胀突然加重、呕吐频繁且呕吐物性状改变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皮肤护理:由于早产儿皮肤娇嫩,长时间的胃肠减压等操作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压等情况,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尿布和衣物,避免发生皮肤破损、感染等问题。例如选择柔软的尿布,勤换尿布,在皮肤褶皱处可以适当涂抹护臀霜等保护皮肤。
(二)治疗配合方面
家长心理支持: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因为早产儿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家长可能会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早产儿的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家长了解早产儿的情况,增强家长的信心,共同为早产儿的康复努力。
遵循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护理和治疗,不要自行更改治疗措施。例如在静脉补液、使用药物等方面,要遵循医嘱,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因为早产儿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与足月儿不同,任何不规范的治疗操作都可能对早产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