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是主观呼吸费力、客观呼吸运动用力且有频率、深度、节律改变等表现,分轻、中、重度,不同人群感染新冠后呼吸困难有不同特点,儿童婴幼儿表现特殊需密切观察,老年患者因基础病影响更复杂,妊娠期女性要关注对自身及胎儿影响,均需针对性应对。
轻度呼吸困难表现
呼吸频率轻度增快:一般来说,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轻度呼吸困难时呼吸频率可能会轻度升高,比如达到20-24次/分钟左右,此时患者可能仅自觉稍微呼吸急促,活动后可能会较平时更容易气短,但休息时症状相对不明显。
主观感觉轻度气促:患者在进行日常轻度活动,像缓慢行走时会感觉到比平常更明显的呼吸费力情况,但还能完成该活动,无明显的呼吸窘迫外观,如面部表情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张口等辅助呼吸动作。
中度呼吸困难表现
呼吸频率进一步增快:呼吸频率可能达到24-30次/分钟,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能明显感觉到呼吸急促,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行走几十米距离就会明显气喘吁吁。
出现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可以看到患者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等部位在呼吸时明显凹陷,也就是三凹征,这是因为呼吸肌用力增强,胸廓活动受限,通过这些辅助呼吸肌的参与来辅助呼吸。
主观症状加重:患者自觉呼吸非常费力,说话可能都不连贯,需要频繁换气才能继续表达。
重度呼吸困难表现
呼吸频率显著增快:呼吸频率可大于30次/分钟,患者呼吸极度费力,喘息明显。
明显发绀:口唇、甲床等部位出现明显的青紫颜色,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
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端坐位或者半卧位才能稍微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部淤血,从而使呼吸困难加重。
意识改变:严重缺氧时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情况,这是因为大脑缺氧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
不同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困难的特点
儿童患者
年龄小的儿童表现差异:婴幼儿可能不会像年长儿童那样明确表述呼吸费力,而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达到40-60次/分钟甚至更快,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即呼吸时头部随着呼吸上下晃动),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口周发绀。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其呼吸道相对狭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容易出现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而且病情变化可能比较迅速,需要密切观察。例如婴儿肺炎(部分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时呼吸困难的表现就需要格外警惕,因为小婴儿本身呼吸储备能力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与年龄相关的应对: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呼吸频率、有无三凹征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衣物等覆盖面部影响呼吸。
老年患者
基础疾病影响: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复杂。本身有COPD的老年患者,感染后呼吸困难可能会明显加重,呼吸频率增快更显著,且可能会出现原有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加重,如COPD患者原本的喘息、气促等症状会更严重。另外,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差,即使是轻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较明显的呼吸困难。
特殊应对建议: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家属应立即将其置于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同时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搬运过程中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要缓慢平稳地移动患者。
妊娠期女性
对胎儿及自身影响:妊娠期女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呼吸困难时,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因为呼吸困难会导致母体血氧含量下降,从而影响胎儿的氧供。妊娠期女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由于子宫增大可能会压迫胸腔,导致呼吸受限,所以即使感染后轻度的呼吸困难也可能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呼吸频率增快可能会使母体的通气量变化影响胎儿的酸碱平衡等内环境。
温馨提示:妊娠期女性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母体和胎儿的状况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减少活动量,以减轻呼吸困难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