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瘤是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分成熟(良性)和未成熟(恶性)两类,发病机制不明,不同部位表现各异,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成熟畸胎瘤预后较好,未成熟者与分期分级等有关,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畸胎瘤的分类
成熟畸胎瘤:又称为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组织构成,生长缓慢,多为囊性,占卵巢畸胎瘤的95%-98%,常见于卵巢。
未成熟畸胎瘤:属于恶性畸胎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多见于年轻患者的卵巢。
畸胎瘤的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多能生殖细胞发生异常分化,脱离正常的发育途径,进而形成畸胎瘤。
畸胎瘤的临床表现
卵巢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扭转出现急腹症,表现为突然的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若肿瘤较大,可能会有腹部坠胀感。
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腹水等表现,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成熟畸胎瘤:睾丸部位可触及肿块,一般无疼痛,肿块边界清楚。
未成熟畸胎瘤:除睾丸肿块外,可能会有阴囊坠胀感,若发生转移,还可能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肺部转移可出现咳嗽、咯血等。
纵隔畸胎瘤:较小的纵隔畸胎瘤通常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增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
骶尾部畸胎瘤: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儿,骶尾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有时肿块可破溃感染。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等。对于卵巢畸胎瘤,超声可发现囊性肿块内有强回声光团伴声影,即“脂液分层征”等特征性表现。
CT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于纵隔畸胎瘤,可明确肿瘤与纵隔内大血管、气管等结构的关系;对于骶尾部畸胎瘤,可了解肿瘤对骨骼的侵犯情况。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判断肿瘤的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畸胎瘤诊断有帮助。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对畸胎瘤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未成熟畸胎瘤患者AFP可能会升高。
畸胎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畸胎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良性的成熟畸胎瘤,通常采取患侧附件切除或肿瘤剥除术;对于恶性的未成熟畸胎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进行根治性手术,如卵巢癌根治术、睾丸癌根治术等,术后可能还需要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化疗:未成熟畸胎瘤术后多需要辅助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等药物,通过化疗可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畸胎瘤的预后
成熟畸胎瘤:一般预后较好,良性成熟畸胎瘤经过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后生育功能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保留。
未成熟畸胎瘤: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等有关,早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经过手术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但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时期发现的畸胎瘤,如骶尾部畸胎瘤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需要更加精细操作,以减少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同时要密切关注术后生长发育情况。对于未成熟畸胎瘤的儿童患者,化疗时要考虑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骨髓抑制等方面的影响,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女性患者:卵巢畸胎瘤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尤其是双侧卵巢都有畸胎瘤需要手术治疗时,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对生育的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尽量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
男性患者:睾丸畸胎瘤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手术时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保留睾丸的正常功能,以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和生育能力。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可能较多,在诊断和治疗畸胎瘤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