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药物治疗(止咳祛痰、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氧疗(低流量持续吸氧)、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注意事项,各方面需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实施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
一、一般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能显著降低呼吸道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无论年龄、性别,长期吸烟者都应坚决戒烟,避免烟雾持续刺激气道。
2.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对于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面具等;在雾霾天气等环境下,普通人群也应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以降低有害气体和颗粒对气道的损伤。
二、药物治疗
1.止咳祛痰药物:当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2.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短效的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支气管痉挛,起效迅速,能快速改善通气功能,但不宜长期单一使用;长效的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可用于长期控制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对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
3.抗感染药物:当有细菌感染征象时,如出现脓性痰、痰量增多等,可根据病情选用抗感染药物。一般根据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经验选用抗生素,如社区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若考虑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三、氧疗
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给予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即可。长期氧疗可以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尤其对合并肺心病的患者意义重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氧疗时需注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氧流量等参数,确保安全有效。
四、康复治疗
1.呼吸功能锻炼
腹式呼吸:患者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2-3次。这种呼吸方式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通气量。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2倍,缩唇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2.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选择散步,每次15-30分钟,每周3-5次;身体状况较好的中青年患者可进行慢跑,每次10-20分钟,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治疗时更强调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如积极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要注意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使用某些药物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氧疗时要注意控制氧流量,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防止因运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支气管炎时,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通过避免接触诱因、呼吸功能锻炼等缓解症状,必须使用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