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常见类型有急、慢性,急性多由感染起病急,慢性与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等,需与肺炎等鉴别,治疗分急慢情况,预防要避免不良因素、做好防护等。
一、定义与常见类型
支气管炎改变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发现支气管部位出现异常改变的一种影像学描述。常见的支气管炎类型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起病较急;慢性支气管炎则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二、影像学表现及意义
胸部X线表现:急性支气管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时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这是因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导致肺纹理增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常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肺纹理增粗、紊乱反映了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状态。
胸部CT表现:对于一些不典型或需要更清晰观察的情况,胸部CT可发现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周围有渗出等改变。支气管壁增厚提示支气管慢性炎症导致的结构改变,支气管周围渗出则与炎症的渗出性反应相关。
三、临床表现与相关因素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患支气管炎时,除了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由于儿童呼吸道较窄,更容易出现喘息等表现。儿童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易导致气道痉挛,出现喘息。
成年人:成年人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时多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年龄一般较大,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吸烟是导致支气管炎改变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支气管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侵袭并发生炎症改变。空气污染,如长期暴露在含有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环境中,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导致支气管炎改变。职业粉尘暴露,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纺织工人接触棉尘等,会增加患支气管炎的风险,粉尘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支气管炎改变。症状方面,咳嗽、咳痰是常见表现,医生听诊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在双肺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在肺部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以背部、肺底部较为明显。实验室检查方面,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需要与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鉴别。肺炎患者肺部炎症更为严重,除了有咳嗽、咳痰外,常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的实变影等,与支气管炎的肺纹理改变不同。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咯血等表现,胸部CT可见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支气管舒张试验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同样需要控制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治疗。
预防措施:对于健康人群,要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的暴露,如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职业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煤矿工人工作时佩戴防尘口罩等。对于有支气管炎改变的患者,要积极戒烟,规律生活,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就医治疗,因为老年人患支气管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儿童则要注意增强营养,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病毒、细菌感染引发支气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