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有9大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头痛(程度轻重不一,儿童与成人表现有别)、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升高有关)、意识障碍(有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儿童与成人表现不同)、抽搐(有全身性和部分性,儿童更易出现热性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有情绪、性格等改变,儿童与成人表现不同)、脑膜刺激征(有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儿童表现不典型)、肢体运动障碍(有肢体无力、瘫痪等,儿童与成人表现不同)、颅神经受损表现(不同颅神经受损有相应表现,儿童与成人表现不同)。
1.发热
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成人发热相对更易被察觉体温异常升高。
机制: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发热。
2.头痛
表现:头痛较为常见,程度轻重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但会出现哭闹不安、用手抓头等表现;成人则能清晰描述头痛的部位和性质。
机制:颅内炎症刺激脑膜、血管等结构,导致头痛。
3.呕吐
表现:多为喷射性呕吐,即胃内容物呈喷射状从口中涌出。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儿童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升高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出现吐奶等情况;成人喷射性呕吐相对更典型。
机制:病毒性脑炎导致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反射。
4.意识障碍
表现:可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轻度意识障碍时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较迟钝,嗜睡状态是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重度意识障碍则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儿童意识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儿童本身睡眠时间较多,需要仔细观察其对刺激的反应程度;成人意识障碍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机制:病毒侵犯脑组织,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意识调控中枢受损。
5.抽搐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抽搐发作,可为全身性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抖动、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也可为部分性抽搐,仅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抽搐,且热性惊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较为常见;成人抽搐则多提示病情严重。
机制:脑组织受病毒侵袭后,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抽搐。
6.精神行为异常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情绪烦躁、易激动、胡言乱语、性格改变等情况。例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暴躁易怒,或者出现认知障碍,不能正确识别周围人等。儿童精神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成人则更易出现明显的言语和行为紊乱。
机制:病毒影响大脑的额叶、颞叶等与精神行为相关的脑区功能。
7.脑膜刺激征
表现:常见的有颈强直,即患者仰卧,检查者被动屈颈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克氏征阳性,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屈曲成直角,然后检查者将患者小腿伸直,正常时可伸直达135°以上,若伸小腿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儿童脑膜刺激征表现可能不典型,因为儿童的肌肉力量等与成人不同,可能颈强直等表现不如成人明显。
机制:炎症累及脑膜,刺激神经根引起相应体征。
8.肢体运动障碍
表现:可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情况,如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不能抬起,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儿童如果是单侧肢体运动障碍,可能在学习爬行、行走等动作时表现出异常;成人则更易发现肢体活动与以往相比有明显差异。
机制:病毒损伤了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或脑组织区域,影响了运动功能的正常传导。
9.颅神经受损表现
表现:不同的颅神经受损会有相应表现,例如动眼神经受损可出现瞳孔大小异常、眼球运动障碍;面神经受损可出现面瘫,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等。儿童颅神经受损可能在眼部运动、面部表情等方面出现与正常儿童不同的表现;成人则能更清晰地感知面部感觉和运动的异常。
机制:病毒侵犯相应的颅神经,导致其功能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