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可通过生活方式预防和检查来应对,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增膳食纤维、控红肉加工肉)、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有家族病史和肠道疾病人群需特殊注意;检查包括一般人群的粪便检测(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和结肠镜检查,不同年龄阶段及特殊人群检查有差异,如年轻人有不适及时查,老年人要考虑耐受,女性有肠道不适勿忽视,肠道疾病史人群遵医嘱增加检查。
一、预防措施
(一)生活方式方面
1.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如燕麦、菠菜、苹果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例如,长期饮食中富含蔬菜和全谷物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对较低。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减少牛肉、猪肉等红肉以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的食用量。红肉在高温烹饪下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加工肉通常含有防腐剂、硝酸盐等添加剂,过量摄入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建议每日红肉摄入量不超过70克,加工肉尽量不吃。
2.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运动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维持健康体重,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结直肠癌发生几率。有研究显示,经常运动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比缺乏运动者低20%-30%。
3.戒烟限酒: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增加肠道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肠道细胞。应尽量戒烟。过量饮酒也与结直肠癌相关,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2杯(1杯约14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杯。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家族病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更早开始进行筛查。一般建议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例如家族中有人在50岁确诊,那么40岁起就应密切关注并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这类人群更要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更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等。
2.患有肠道疾病人群: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癌变风险增加。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肠道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肠道检查,监测肠道黏膜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检查方法
(一)一般人群筛查建议
1.粪便检测
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出血,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常用初筛方法。如果隐血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一般每年可进行一次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DNA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相关DNA片段来筛查结直肠癌。相对粪便隐血试验,它能更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准确性较高,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初筛及随访。
2.结肠镜检查
检查意义: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病变最准确的方法,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并可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一般建议50岁以上人群开始进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如果结果正常,可每5-10年复查一次。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患有肠道炎症性疾病等,筛查年龄应提前,检查间隔可能缩短。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通常要在检查前1-2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检查前数小时服用泻药排空肠道,以保证肠道清洁,便于医生观察。
(二)不同年龄阶段及特殊人群检查差异
1.年轻人:一般来说,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便血、腹痛、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年轻人群,应更早开始进行结肠镜等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例如,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要评估心肺功能等,确保能耐受检查过程。同时,老年人更要重视定期筛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3.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在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进行妇科检查等时,可同时关注肠道情况,尤其是有肠道不适时,不要忽视肠道方面的检查。
4.有肠道疾病史人群:如前文提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和项目,可能需要更频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及相关肠道标志物检测等。



